小学汉服教育特色分析
摘要。汉服教育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它与小学教育的趣味性与启蒙性相吻合,因此构建德育、美育、文化三位一体的小学汉服课堂,进行传承、创新、激励相结合的小学汉服实践,对提高小学生的人文和审美素养大有裨益。
关键词:小学;汉服;教育;特色
汉服是一种物化的文化符号,其形态及发展变化能通过实物直观展现,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也能通过实物化抽象为具体。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小学阶段的学生(7~11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具有简单的抽象思维。[1]因此,将汉服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在课堂与实践两方面实现小学汉服教育的目标十分有意义。
1德育、美育、文化三位一体的汉服课堂
为响应国家发扬传统文化的号召,由教育部门筛选和设置,遵循安全、规范、科学的原则,建立以德育为目标、美育为手段,以汉服为承载形式、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汉服课堂,能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和审美素养上起到积极作用。
1.1以德育为目标的汉服课堂。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对人进行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有影响的一切活动。中国传统德育建立在以礼乐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上,《论语•泰伯》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2],《诗大序》的“厚人伦,美教化”[3]等,都强调用礼乐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以期形成高尚完满的人格。而当代习近平教育思想也指出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4]要实现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要发展德育。其中既要发展现代德育的新精神、新方法,推进教育现代化,也要扎根中国,继承中国自古以来德育中的传统美德。《春秋左传》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5],汉服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载体,它反映着中国各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精神思想等,正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如汉服上交领的两直线相交于衣中线左右,寓意为人要公正、不偏不倚;上衣下裳的特点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加之汉服具有优美、贴近生活,形象具体、鲜明等特点,在小学教育中适合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课堂里传统文化学习的开端。汉服的形象教育可以让学生秉承正直、中庸等文化精神,形成高尚完满的人格,达到德育的目标。
(未完,全文共3219字,当前显示95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