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思考

一、审计全覆盖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审计工作、完善审计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头明确提出,要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党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部署,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为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了重要保障。实行审计全覆盖对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是推行审计全覆盖的重要对象和重要领域。

二、审计全覆盖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与困境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新的要求,探索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工作,不断拓展审计工作领域,实现对人、财、物等审计对象的全覆盖。除了日常的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和专项审计外,高校内部审计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审计工作。

1.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以风险为导向,完整分析学校的组织业务流程,分类风险因素、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将有限的内审资源优先配置至高风险领域,以保障审计目标的实现。同时应将内控审计列为日常工作,主要途径有:审查各部门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控监督评价制度;定时对重要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和调查;通过对预算收支、政府采购、基建项目和经济合同等业务的内控情况和管理流程进行审计,以达到风险防范的效果。

2.开展预算管理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多数只审计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属于事后审计,而科学的预算管理审计要求做到事前参与、事中跟踪和事后评价。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出席有关资金使用的重大决策会议;及时跟踪资金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重点审查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费和相关项目的执行情况;日常审查常规项目;在上述审计手段的基础上结合绩效审计,从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各单位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情况、不同群体奖励性绩效工资对比等维度对学校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价并公布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对绩效较差的部门予以提醒,防止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3.增加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力度。伴随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大,高校用于教学和科研的资金投入也随之增长。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上还停留在静态管理上,存在盲目购置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联合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审计力度。对于固定资产,应对其购置、使用及处置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落实管理责任;对于无形资产,主要集中审查无形资产是否流失、是否被无偿占用;对于校办企业,则需关注其是否履行国有资产的监管义务,审查国有资产是否实现保值增值,企业经营是否合法合规,对外投资程序是否合理,投资风险是否可控等内容。


(未完,全文共4407字,当前显示14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