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危机管理实践研究
摘要。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文章从医疗保障的角度出发,结合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pprr危机管理理论,总结并分享医疗保障部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实践经验。对实践工作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出建议对策,旨在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危机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持续的医疗保障。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保障;危机管理
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省均不同程度波及。2020年1月31日,who将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疫情,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及时出台精准的医疗保障政策,果断采取措施,确保一线医疗保障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全力支援抗疫工作。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断优化,2018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超95%,职工、居民医保住院费用平均补偿水平达71.8%和56.1%[1]。医保制度的完善一定程度地满足了参保者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提高了参保者的健康水平,降低了疾病经济负担,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性作用[2]。然而,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保障工作存在应对失措的情况,比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增加,医疗保障风险增大;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障部门间信息资源聚合不优、数据挖掘不足,慢性病患者购药和补偿受限;医疗保障与卫生健康等部门间协同深度不够,医疗卫生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本文拟将应急管理的思想应用于医疗保障事业,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和pprr危机管理模型提出医疗保障的具体抗疫措施,对工作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并提出建议对策,旨在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危机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持续的医疗保障。
一、危机管理的概念和理论
鉴于2003年sars疫情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从提高政府和社会危机管理能力的角度,张成福教授撰文认为,所谓的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3]。目前这一概念界定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国际上应用较广的危机管理理论是pprr四阶段理论,即危机前预防(prevention)、危机前准备(preparation)、危机爆发期反应(response)和危机结束期恢复(recovery),四个阶段组成危机管理通用模式。根据这一理论,医疗保障危机管理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和策略。
(一)危机前预防。作为一种超前管理的思想,危机管理必须在危机尚未出现之前或刚露出苗头时就要加以阻止,消除诱发因素,尽可能及时解决。这需要长期跟踪收集、分析评估危机前的各项异常信息,研究判断,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危机前准备。一方面要制定应对措施,全面考虑到危机爆发的各种可能途径、方式,以及后果和影响,准备多套应急方案,以最坏的情况去打算。另一方面,建立危机分级预警模式,以此为参照来检测危机轻重缓急,防止局部轻微危机向全局爆发式危机转变。
(三)危机爆发期反应。对危机做出适时的反应是危机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是遏制危机,决策人要迅速反应,及时准确掌握必要的信息,判断事件性质和危害,作出正确决策,为迅速出击解决危机创造条件。其次,要隔绝危机,避免蔓延,及时调整管控手段,将危机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另外就是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在官方媒体上及时引用权威信息辟谣,防止谣言流传,强化正能量作用。
(未完,全文共5181字,当前显示143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