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 关于粮食地方立法的几点建议
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关于粮食地方立法的几点建议早在2008年,粮食立法的重要性已达成广泛共识,制定粮食法已纳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并于2012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由于粮食法需要全国统筹,涉及面广、问题较多,至今尚未出台。在这种情况下,粮食地方立法更应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本地粮食发展实际,强化立法保障,解决本地粮食发展中主要问题,做到守土有责。
粮食地方立法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
粮食地方立法要立足区域实际,符合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以上海区域发展为例,粮食地方立法要具有前瞻性,要着眼于城市发展的未来战略,要综合考虑上海四个中心、自由贸易港、国际大都市建议的基本实际,从本市粮食安全大局战略出发,在稳健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强粮食供应渠道的拓展,建设以省外粮源基地作为保障上海粮食安全的后备力量,形成供求良性互补的粮食市场流通体系,努力建立以物流运转体系、信息保障体系、市场流通体系为基础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对粮食市场的监控,降低粮食流通与储存成本,让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更新粮食安全理念,避免维持过度和无效的粮食安全水平,发挥上海经济中心优势,释放粮食生产压力,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做大做强粮食品牌,提高地方资金的机会收益。
粮食地方立法要正确处理各主体间关系
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粮食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特殊产品,一方面具有国家战略储备的性质,另一方面具有市场经济商品属性。在粮食立法中,要正确处理好政府管理粮食的权力和维护市场主体利益的权利,按照权责一致和权利义务统一的原则,规范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维护粮食市场主体的义务,做到既加强有效监管,又不侵犯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确保立法目的得以实现。
(未完,全文共2366字,当前显示7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