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心得体会5篇
【篇一】
“要想发扫十八,要得久扫十九”“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几日全年工作都进入了收官盘点阶段,来年新的安排部署还没正式启动,利用春节前这一段比较闲暇的时间,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给自己也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廉洁过年,积蓄力量,以新状态新面貌迎接新挑战。
“扫一扫”身体发肤之“土”,立行立改。扫尘也讲究先来后到、方式方法。首先,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当大刀阔斧全部扫清,干干净净迎接新春。党员干部亦是如此,捋一捋一年来有没有浮在面上的上级明令禁止的的事自己还在偷偷摸摸地干的,比如管不住自己的口,接受有可能影响公务活动吃请的;管不住自己的腿,有意无意公车私用、公家卡加自家车的;管不住自己的手,土特产拿一点带一点都是小意思的。这些身体发肤上的欲望之“土”都是显而易见的,如不及时清理,就有可能形成一汪死水沼泽,让党员干部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落得个尸骨全无的境地。因此,党员干部要扫除欲望之土,常扫常新,立行立改,达到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境界。
“掸一掸”思想信念之“尘”,补偏救弊。其次,墙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处一年的积尘,均须于此日以扫帚清除干净;箱柜上的金属把手等,也应擦拭一新,甚俗起源甚古。看得见摸得着的清扫了,表面上是干净了,但内里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小平同志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利为民而争,权为民所用的理想信念,否则,权力越大、位置越高对人民群众和党的事业危害就越大。党员干部要清楚一件事物腐烂往往是从内里开始的,因此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藏在思想深处的信念之尘掸出来、逼出去。
“打一打”内亲外戚之“埃”,正气清风。最后,弄完了家里的卫生,就要对厨房、稻仓、鸡笼、猪圈等处动手了,搞这些地方,要持续到腊月二十六,这叫图个“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鸡鸭成群”的好彩头。党员干部要谨防前方打仗,后院起火。翻开拍蝇打虎成绩单,挂羊头卖狗肉、贪腐阵中父子兵、利益输送夫妻店、官商勾结姊舅俩等等内亲外戚误事误物误人的不在少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自己清正廉洁,同时要管住身边人、身边事,并时不时地敲打敲打,让他们守住底线、不碰红线,时刻在正确的轨道上行驶,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在为民谋利、为党分忧的路上行稳致远。
【篇二】
斗换星移,岁月如梭,又是一年春节将至。在外的人匆匆赶路回家,家里的人忙着置办年货,商场里循环播放着拜年的歌曲,写满吉祥话的春联也准备着要贴起来,到处都是喜气热闹的景象,到处都是团圆相守的画面。就这样,年味被包进了喷香的饺子里,绽放在了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更写在了每一个人挂满笑靥的脸上。
随着年味在空气里的弥散,在这里很有必要给大家,尤其是给广大党员干部提个醒,那就是春节在不失年味的同时,还应该更多一道“廉味”。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历来讲究礼尚往来,春节当然也要走亲访友。原本这只是增进情感的一种方式,可是一些人却让这样的方式变了味,“礼轻情意重”变成了“礼重情意才重”,以春节之名行行贿受贿之实,既增加了个人负担,也污浊了社会风气。
(未完,全文共4794字,当前显示14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