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心得感悟5篇
【篇一】
“战疫”,形势若船至中流,一篙松劲会前功尽弃;“战贫”,任务如离弦之箭,飞向靶心是唯一选择。“非常”之年同时打两场硬仗,十分考验党员干部的应变能力和工作本领。
虽然各地各部门都积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但结合基层实际来看,特别是在疫情较严重乡镇,双线作战、首尾难顾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不去”与“进不来”,贫困群众收入突减。务工就业和农产品外销“出不去”,贫困群众工资性、经营性收入下降;帮扶活动开展难,帮扶政策“进不来”,兜底保障收入受影响。二是“春耕不能误”和“危改不能等”,疫情防控压力陡增。农业必须遵循时令,该购种子、农具就得去挑选、去搬运,唯有大胆去抓;雨季将来,危房改造建修必须未雨绸缪,干工程就得集中人力物力,只能放手去做。
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要做到两手都硬、双战双赢,必须善用辩证思维,制宜应变谋战机、巩战线、强战力,在防控中发展、在发展中防控。
要因时制宜,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识变应变计天时。打仗,首先得摸清眼前战情、预判将来形势,做好应变安排。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疫情“情报”,持续跟踪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疫情状况,建档立卡、梳理盘点受损滞后的工作和贫困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把底数搞清楚、把影响搞清楚。另一方面,要认真研判本地贫困人口疫情走势和需求变化,牢牢把控决战决胜的节奏,在工作计划中合理设置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详实应急预案,明确疫情转好怎么干、疫情陡变怎么抓,确保缓急有度、井井有条。
要因地制宜,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复工复产尽地利。战场上,只有抢占制高点,才能形成有利局面。各地既要立足本地产业资源,以疫情物资方面的扶贫项目为着力点,带动贫困人口就业,更要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加强贫困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把贫困地区“双基”建设夯得更牢靠。同时,还要认真分析疫情中暴露出来的扶贫短板,找到“因疫致贫”“因疫返贫”问题症结,及时打好政策“补丁”,坚持一体整改、全面推进,避免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要因人制宜,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引导督导致人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统起来要凝成一体,分出去须独当一面。基层党委尤其要抓好宣传引导,注重典型引路,落实关爱措施,用好大喇叭、微信、抖音等多种方式,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做好部署安排、物资行情、科普知识的宣讲,增强社会“战疫”信心,汇聚各方“战贫”能量,形成大团结、大一统的战斗氛围。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分类督导,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去攻克,逐户逐人落实防控举措和扶贫政策,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只要我们能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要求,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则“战疫”“战贫”必将大获全胜。
【篇二】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之年。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充分肯定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未完,全文共5366字,当前显示133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