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生态话语分析生态哲学观研究

提要。生态话语分析是社会文化视域内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路径,强调“生态哲学观”在话语分析中的指导作用。论文通过追溯生态哲学观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过程,指出其3个区别性特征,分别是个体性、科学性和历史性。在此基础上,论文系统阐释生态哲学观作为话语分析的伦理框架,在判定语篇生态属性和引导人们日常行为实践方面的作用和意义。鉴于生态哲学观与话语建构的意识形态均属哲学范畴,其研究边界并不清晰,因此论文分别从阶级性、观念性和现实性3方面阐述生态哲学观与意识形态的相同点。同时论文也从研究视角、社会语境层面以及对语言本体的依赖程度上区别生态哲学观和意识形态这两个概念,以厘清二者关系,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哲学观;话语生态属性;意识形态

1引言

生态话语分析产生于全球环境危机频发的背景下,旨在揭示引起生态破坏和社会不公的话语实践,并积极找寻能够促进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话语实践。其与话语分析的最大不同是生态哲学观的参与。生态哲学观(ecologicalphilosophy,ecosophy)最早由挪威哲学家ArneNaess(1995)提出,指与环境相关的一系列态度,价值和假说。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判断话语建构的意识形态是否符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供参照标准。论文首先阐释生态哲学观的个体性,科学性和历史性特征,之后将生态哲学观和话语建构的意识形态进行综合对比,并系统梳理二者关系。

2生态哲学观的属性特征


(未完,全文共5218字,当前显示61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