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垃圾焚烧设施“邻避效应”及其应对机制]垃圾焚烧厂 邻避效应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居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及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双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年垃圾增长率超过10%;从全球范围看,近六成的城市不得不面临垃圾围城之困。中国目前主要采用三种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即卫生填埋、堆肥以及焚烧,其中又以卫生填埋占主导。但从资源占用看,卫生填埋不仅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堆肥发酵时间较长,易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因此,处理量大、工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焚烧技术将取代卫生填埋,成为今后生活垃圾处理不得不依靠的最主要方式。同样,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卫生填埋涉及的场地使用及污染问题,导致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在上海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和环境资源承载有限的双重压力下,垃圾焚烧也成为了当下不得不选择的方式。

一、邻避效应日益突出

邻避效应,指nimby现象,是notinmybackyard的首字母缩写,是民众对当地建设的环境污染性工厂、基础设施等的一种抵抗现象。该效应具有显著的特点,即从整体人群角度看,这些工厂、基础设施也许是整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存在环境污染等风险,会对该设施附近居民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会遭到周边居民不同程度的抗议行动。

垃圾焚烧设施属于典型的邻避设施。为了解决垃圾处置的矛盾,在宏观层面上,民众普遍认为政府设置垃圾焚烧厂是合理的,但在落实层面,民众则绝不同意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自家住地附近。这就是垃圾处理设施所引发的“邻避效应”。

从实践看,虽然垃圾焚烧成为了垃圾处理的突破口,但其引发的社会负面影响甚至群体性事件在全国各地愈演愈烈,自2007年起开始呈现出参与人数增多、影响力增强的倾向,这不得不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近年来冲突事件见表1)。


(未完,全文共2415字,当前显示72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