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看经典译介的流变] 勒菲弗尔改写理论
摘要。经典著作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译本,勒菲弗尔认为译作主要受专业人员、赞助者、主流诗学这三个因素的操控。本文以爱伦坡小说《丽姬娅》两个中译本为例,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出发,研究其译本流变的原因。
关键词:改写理论;经典译介;流变
一、引言
在翻译的历史长河中,经典著作在不同时期常常有不同的译本,即:对经典的译介一直处在流变之中。而产生这种流变现象的原因是丰繁多样的。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表勒菲弗尔基于前人研究基础提出“翻译即改写”的翻译理论观,并认为译作受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因素的操控。在中国对爱伦。坡的经典著作的翻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本文选取爱伦。坡的经典短篇小说《丽姬娅》两个译本,从改写理论视角出发,对其行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进而从中管窥经典译介流变的成因。
二、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
20世纪70年代,文化转向开始盛行于翻译研究之中。勒菲弗尔认为翻译是一种最为显著而易辨别的重写,他也可能是最有影响力的,因为翻译能够实际反映出一个作者的形象,反映出能够超越原语文化界限的那些作品的形象。[1]他的这些学术观点在《翻译、重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操纵》得到了充分阐述。在此书中,勒菲弗尔认为,翻译是一种重写,源语言文本在重写后,在目标语文化背景中解读,并受目标语文化的意识形态、政治形态等影响。根据勒菲弗尔的描述,翻译是有三种主要因素决定的,分别是:文学系统内的专业人员;文学系统外的赞助者;处于主流地位的诗学。
(未完,全文共2460字,当前显示6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