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稗说寄大义,微言传古心:大义微言

国学,一国固有之学术也。“国学”之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20世纪初。1906年,国粹派人物邓实在《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一文中云:“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但关于“国学”一词的严格定义,至今仍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而百姓日用无非道,国学之精神在民间便是乡贤淡泊之处事、耆老乐传之旧闻、家族训诲之规条、父母希冀之成就……

东方乔先生的《国学闻见录》便是记载这样一些见闻的朴实之著。

和东方兄只有一面之交。时值辛卯年岁末,东方兄挟其出版不久的《国学闻见录》,风尘仆仆,从天津来京,以文会友。原先我们有过电话交流,但一直以为东方兄只是一个年轻的学弟,因为他的语气是那样平和谦恭,因此我的言语间虽不自觉但自然会带出一种“学长”的托大之气。直到谋面,大吃一惊:原来东方兄是一位长我许多、学术上又可称为“前辈”的长者。再至展卷,迎面而来的便是其笔力沉厚的书法与浸润着古之狷介之风的自撰联。同处学术江湖,甚至同为一门师友,如许的才华和高志,我竟然未有深知,惭愧自己如此地孤陋寡闻。

春节的热闹稍闲,终于有时间和素心分享东方兄书之于卷的见闻。但见谈诗论文、品鉴书法、学怨杂感、世事月旦、里约乡规、野老咳唾、医巫卜祝、文人雅士……或反复委曲、或低吟浅唱、或谆谆朴厚、或狂狷高亢,或掇拾旧闻、或有感而发,长则连篇、短则片言,信手拈来,随笔记叙。仿佛一袭长袍,从远古的高山林丛、乡闾桑梓间悠然踱出,有时从容坦荡地放歌,有时凝眉蹙目地思索,间或还带着几分落寞、几许惆怅、几声叹息。

和众多学者、教授一样,东方兄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一路科班递进,承接的是严格的学术正统训练,从学、教学、治学,自然对学术一往情深。因此,《国学见闻录》甫一开章便是“学案稗说”。俯仰书卷间,学者惯常的唐诗宋词的吟味、学术论争的评骘、南北学术的辨析,甚至对不太引人注意的古书体例,亦有其学术深义的思考。但凡治古代学术的人,总有一种摆脱不尽的怀古之情,胸中亘着此种与时义捍格难入的古之幽思,对时下学风之浮夸、浮躁、功利、商贾之气,就免不了要犯文人好议的旧痒。试看“学问称斤两”篇:


(未完,全文共3166字,当前显示97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