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地域性]论建筑的地域性
首先黄总谈到了建筑的地域性,他说,建筑本质最简单直接的描述,仅仅是一个“上栋下宇,以蔽风雨”的空间,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掩避体”,建筑就是人类的房子,首先是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住”的问题,其次才是美观和文化。建筑的存在需要场地,而后房子的修建需要材料,其次,建筑的过程,反映了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因此任何建筑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性的特征。
地域性、民族性、乡土性、相互渗透又都生长在传统性基础之上,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建筑传统的形成,就是源发于不同的地域原始环境。“一切建筑都是地区建筑”(注1)这句话准确地阐述了建筑与环境、空间、场所之间的关系,为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了理论的依据。传统是突出时间因素,强调不同历史时期建筑之间的纵向区别,地域是突出空间因素强调因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所产生的建筑之间的横向区别。
其实,最初建筑的形象和功能都是自然生成的,经过历史上不同地域人们的反复印证,成为一种识别标志,成为一种建筑文化。
2001年“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以来,时至今日,对于地域建筑多有高水平的论述,见之于学报、书刊已十分活跃,虽然所谈角度各有区别,但基本要领却都趋同,本文对于地域性建筑的名词解释,不妨在此引用名家定义,少费斟酌,在建筑创作上,又可成为明晰的理论依据。
地域性建筑的定义
“以特定地方的特定自然因素为主,辅以特定人文因素特色的建筑作品”(注2)地域性建筑=地方性建筑其最基本的特征为:
1、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
2、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
3、吸收包括当地建筑形式在内的建筑文化成就;
4、有其他地域没有的特异性并具明显的经济性。
但是地域建筑的表现又是丰富多彩的,具有更多的意义:
广义的地域建筑
“是指利用现代材料与科技手段,融汇当代建筑创作原则,针对某种气候条件而设计,带有某些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由于这些建筑能够在一些相类似的地区使用与推广,相比传统的地域建筑有更大的适应性”(注3)高技乡土
所谓“高技乡土”是将高技术与地理气候,地域环境、乡土文化以及建筑营建方法相结合,追求现有信息、智能以及生态技术功能,又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创造倾向。
低技乡土
相对高技乡土而言,在不同地域环境下发展的适应环境,使用地方材料的建筑类型,它早已存在,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不同建筑文化的地域性建筑——乡土建筑。
接着黄总阐述了他对建筑创作的的一此思考:
1、从传统到现代,对于建筑师来说是一条漫长而艰苦的道路,我国建筑创作经过四代建筑师的努力,至今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一是形式的继承,将传统形式与现代主义结合形成现代建筑的模式。另一种是深层的挖掘,建筑创作所继承的不单是传统的表面形式,具体的符号,而是蕴藏在传统深处的,文化框架式的精神,对落后的陈旧的东西应当抛弃,对有生命力的东西更加发扬,从而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建筑创作理论。
2、建筑创作的切入点
地域性建筑是中国建筑师最具独立精神,创作水准最高的设计倾向,实际上当今世界范围也存在这种普遍现象,地域性建筑出作品,由地域建筑文化产生的命题,确实是建筑创作的一个切入点。
地域性建筑的设计手法主要表现在:
1、自然地理的适应;
2、文化延续;
3、地方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3、非地域性建筑的存在
(未完,全文共20127字,当前显示135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