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印象作为一种知觉经验: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

梅洛・庞蒂在自己的《塞尚的疑惑》、《知觉现象学》、《眼与心》与《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等著作中,都谈到了塞尚的绘画作品,并对塞尚的绘画进行过现象学的解读。他认为,塞尚强调身体在绘画中的意义,而绘画可以实现人与自然、他人的沟通。梅洛・庞蒂强调了知觉经验及其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与意义,并借助于塞尚的艺术创作、思考,来重新把握被理智所遮蔽了的感性,以及知觉本身内含的变形因素。

作为西方绘画史上重要的艺术流派,印象派绘画在十九世纪70、8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它的影响遍及欧洲与世界各地,并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印象派绘画强调阳光、色彩与影子的强烈印象。当时,人们还不能接受印象派这种讲究光色而不重视写实的画风,所以就蔑视地给这种画派起名为印象派。不同于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与表现手法,印象派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的方式,把对自然的清新与生动的感观放在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

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关键部位的迅捷手法,印象派把变幻莫测的光色效果记录下来,从而留下了瞬间的永恒图象。印象派的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并由此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种种风格,无疑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在艺术观上,印象派画家拒斥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以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实现的对光的描绘。印象派画家把纯视觉的成分与表象的、概念的元素区分开来,并将表象的、概念的元素从经验中排除出去。

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影响的艺术家开始反思印象派的某些技法,他们不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而是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开始尝试对色彩以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运用。于是,后印象派绘画从此得以诞生。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绘画,彻底抛弃了西方绘画中的再现性因素,拒绝对自然的摹仿与教化的主题,力图重新构建出一种与感性相关切的绘画样式。


(未完,全文共2942字,当前显示85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