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甘薯病毒病发生现状与对策]甘薯病毒病
摘要通过分析福建省甘薯病毒病发生的现状,针对甘薯病毒病的种类及传播途径,提出防治甘薯病毒病的对策与措施。关键词甘薯病毒病;发生;防治;福建省
福建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28.7万公顷左右,是第二大粮食作物。而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遭受病毒侵染后,可以代代相传,甘薯体内可以积累相当高浓度的病毒,影响甘薯的生长、成活、产量、商品价值,严重危害生产的发展。
1甘薯病毒病发生为害情况及症状
据福建农林大学调查,甘薯病毒病在我省发生普遍,田间病株率约为10.2%~46.2%,育苗期病株率平均为37.8%。我省甘薯因受病毒病为害,造成产量损失达20%~30%。甘薯病毒病表现症状大致分为6类。
1.1叶片褪绿斑点型
苗期和大田期均可发生。感病初始叶片明脉或呈轻微褪绿半透明斑,以周围变成紫褐色,形成紫环斑;有的品种发展成黄色斑,甚至形成枯斑,有的品种沿叶脉形成典型的羽状紫斑纹。少数品种始终只形成褪绿透明斑点,高温季节新长出的叶片表现斑的较少。
1.2花叶型
初期叶脉呈网状透明,后沿叶脉出现不规则黄绿相间的花叶斑纹。
1.3卷叶型
叶片边缘上卷,严重者成杯状。
1.4叶片皱缩型
病苗叶片较少,皱缩,叶缘不整齐甚至扭曲,具有与中脉平行的褪绿斑。
1.5叶片黄化型
嫩叶黄化或呈网状黄脉,脉和支脉变为网状黄脉。
1.6薯块龟裂型
薯块上产生黑褐色和黄褐色龟裂纹。
甘薯病毒病症状总的趋势是苗期症状明显,大田期特别是到了夏季有些症状如褪绿斑、叶片皱缩有序黄化等某些品种上会消失。无论苗期还是大田期叶片褪绿斑点型是主要症状。
2甘薯病毒病种类及传播
2.1病毒病种类
目前已报道的侵染甘薯的病毒有10种,分别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甘薯类花椰菜花叶病毒、甘薯脉花叶病毒、甘薯轻斑驳病毒、甘薯黄矮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烟草线条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尚未定名的病毒c-2和c-4。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遍布世界各甘薯产区,是研究较为透彻的甘薯病毒。我国甘薯上已发现的主要病毒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和甘薯褪绿斑病毒3种[3]。1998年,龙岩市农科所将福建田间6个主栽甘薯品种(南灰7号、湘薯75-55、金山57、龙岩7-3、岩薯5号、岩粉1号)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用4种病毒的抗血清ncm-elisa检测结果表明,福建甘薯病毒病最主要种类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其次为甘薯潜隐病毒和甘薯褪绿斑病毒。全部样本与甘薯轻斑驳病毒抗血清呈阴性反应。甘薯品种中同样存在病毒混合感染现象。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烟草线条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都在我省烟草上发生为害。因此,侵染福建省甘薯的病毒种类可能远远不止上述3种。
2.2病毒病的传播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主要随薯块和薯苗营养繁殖体传播,也可在苗床和田间生产时期,由桃蚜和棉蚜作非持久性传播,未发现病毒随甘薯和其他植物种子传播。寄主范围较窄,主要是旋花科植物,在长江流域以北还未发现田间越冬野生寄主。甘薯潜隐病毒未发现传播介体,主要随薯块、薯苗营养繁殖体传播。
3甘薯病毒病的对策措施
(未完,全文共3846字,当前显示12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