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内卷化效应】 中国内卷化

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盖尔茨的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曾在爪哇岛生活过。这位长住风景名胜的学者,无心观赏诗画般的景致,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着田园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

此后,这一概念便被广泛应用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他学术研究中。“内卷化”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意指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作为学术概念,其实并不深奥,观察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有很多这样的“内卷化现象”。

由此,笔者想起了多年前,中央电视台记者到陕北采访一个放羊的男孩,曾留下这样一段经典对话:“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呢。”

“生孩子。”

“生孩子为什么。”

“放羊。”

这段对话,就形象地为这种“内卷化”现象做了注解。

笔者注意到,社会生活中这种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


(未完,全文共1372字,当前显示45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