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一切为了事业常青

历史,曾记录下中国共青团70年的不懈奋斗;未来,又热切期盼中国共青团再度辉煌。在21世纪门槛前的中国共青团,几经探索,寻找到了事业飞升的新起点:在共青团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创马克思主义团学。

社会实践的强烈呼唤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共青团工作,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和一心一意为青年服务。在80年代的初期,“以四化为中心,全面活跃团的工作”,使历经“文革”苦难、濒于溃散的团组织重新聚拢在团旗下,重新恢复活力和生机。在80年代中期,共青团“投身经济改革,实现自身改革”,在商品经济的海洋里学会游泳,通过上下努力让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到80年代末期,共青团组织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明确了全团工作任务,即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诚实的劳动创造、广泛的社会监督,全面加强团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迈好90年代第一步。

进入90年代,共青团工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随着党中央(1989)12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共青团工作受到党中央和各级党、政府的重视关怀,团内的凝聚力和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力得到增强。此时团内团外一致认定:共青团工作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新起色和可喜的发展势头。

春天里也有令人忧虑的事情,这正如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张宝顺所指出的那样:长期以来,共青团工作领域的理论研究明显落后于社会实践。一方面是我们在理论研究方面过分热衷于社会热点现象和西方文化的探究,忽略了5800万团员这个主体研究对象;另一方面是我们的一些团干部埋头事务工作,程度不同地忽略了对理论的研究。

同样的忧虑也困扰着各级团干部,团的工作要整体上水平,既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等同志著作,又要有团的理论的指导。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在各种场合表示了对团的理论的渴望。

同样的忧虑也同样困扰着共青团的理论工作者,共青团理论怎样才能突破陈旧模式,摆脱零打碎敲、难以对团的实际工作发挥巨大作用的现状。这些信息源源不断汇成一股信息流,强烈地撞击着中国共青团的最高首脑机关——团中央,也首当其冲地撞击着一个人的心灵——团中央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的理论思考


(未完,全文共2982字,当前显示8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