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多载波聚合TDD系统的帧汇聚方案研究|lte载波聚合

【摘要】

文章分析了载波聚合技术对于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作用,针对载波聚合tdd系统的帧结构设计问题,提出了将单载波上的帧以汇聚方式组成新的帧结构,在保证后向兼容性和支持非对称业务的基础上尽量减小双工时延,并具体设计了适应不同场景的交错帧汇聚和非交错帧汇聚方案。

【关键词】

多载波聚合tdd帧汇聚交叉时隙干扰

1引言

目前,移动通信系统支持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种模式。fdd分别在两个独立载波上进行接收和发送,用频率分离上、下行传输。在支持对称业务时,fdd能充分利用上、下行的频谱资源,但在支持非对称业务时,频谱利用率就会大大降低。tdd在同一载波上进行接收和发送,用时间来分离上、下行传输。因此,tdd可以通过调整上、下行时隙比例来支持非对称业务[1]。另外,为了更好地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必须寻找更多的频谱资源。这些资源可能分散在很多的零散频段内,需要集合起来使用。载波聚合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即系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同时在多个载波上发送或接收数据[2-3]。考虑到非对称业务的现状和趋势以及稀少珍贵的无线频谱资源,载波聚合tdd系统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主要选择。

tdd与fdd两种双工方式的不同之处,最直接的体现是在帧结构,tdd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tdd帧结构中单方向的资源在时域上是不连续的,这将导致系统在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技术时,不能像fdd那样连续的完成harq过程。在发送数据与确认信号(ack/nack)之间将出现双工时延,降低了harq性能。同样在使用信道反馈技术时,反馈信息与上行授权之间也存在双工时延,这会影响到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尤其是对移动性较强的用户。这些因素都制约着tdd的发展。


(未完,全文共2601字,当前显示7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