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校建筑抗震的思考|学校建筑抗震等级
摘要。地震中,许多学校的建筑坍塌破坏严重,而学校又是大量师生每天所在的工作生活的场所,校内各类建筑繁多密集,因此造成的损失破坏巨大。首先,对汶川地震中灾害较重的一些学校建筑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次,对于其中部分建筑的抗震设计方面做一些调查,再次,还有一部分学校建筑在施工上存在一些缺陷。基于以上的一些调查和研究,我对学校的各方面抗震设计提出一些对策和观点。
关键词:抗震学校结构形式使用者
我国地处地球上最活跃的两个地震带之一,东部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而西部又有欧亚地震带经过的路线;因此我国历来就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近年来地震频发,尤其是08年的“512”汶川地震,伤亡惨重影响深远。在这场地震中,许多学校的建筑坍塌破坏严重,而学校又是大量师生每天所在的工作生活的场所,校内各类建筑繁多密集,因此造成的损失破坏巨大。本人作为一些学校建筑的主要设计者,对学校的各类建筑抗震设计等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首先,对汶川地震中灾害较重的的一些学校建筑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产生坍塌破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学校的建筑新旧程度相差太大,有些建筑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完工使用的,当时的施工技术和材料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第二,部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较低,并且有些建筑的抗震设计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第三,使用学校建筑物的人员大多数是青少年,当地震发生时,人员密集且自救能力较弱。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同时确保施工质量,使建筑物具有抵抗中大地震的能力。
其次,对于其中部分建筑的抗震设计方面做一些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校的建筑选址、结构形式和布置、楼板类型、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等。调查后发现其中由于建造的年代不同,结构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最古老的木结构、砖石结构一直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现在的型钢混凝土结构都有使用。各式建筑都聚集在校内,而各自的抗震设防标准又不尽相同,导致在地震到来时,部分低标准的建筑损坏进而影响到其他建筑,造成连锁反应。另外,也有些学校的选址不当,把学校选在山脚下、水库边甚至一些高耸的山坡上,这些地方都是规范所规定的抗震不利地段。据汶川地震的有关数据显示,某县城1517幢建筑,有近800幢坐落在山脚下,占到了总数的50%以上,这对于抗震来说非常不利。
(未完,全文共3125字,当前显示9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