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江上青对开辟皖东北根据地的贡献】皖东北根据地

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后,继续沿沪宁线向西进犯,形势严峻。大批革命青年相继奔赴延安等地参加抗日。陈素、江上青、王石城、莫朴等18人组成“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简称“江文团”),宣传抗日,准备通过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北上抗日。后因斗争需要,江上青、赵敏、周邨等7人奉命参加安徽省抗日战地动员委员会,去大别山地区进行抗日宣传工作。

1938年11月,江上青和赵敏等回到安徽后,又被派至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工作,这是一项特殊的任务。该专员公署专员盛子瑾,原是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生,“九一八”后曾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任大队长,后因弹饷无接济,辗转回到安徽;“七七”抗战后,任安徽省六安县县长。后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进驻六安县城,盛子瑾因不是掌握安徽省军政大权的桂系之人,被“明升暗调”的手法排挤到敌后,任安徽省第六专署专员。第六专署地处皖东北,辖泗县、五河、盱眙、宿县、灵璧、定远、凤阳、嘉山、怀远9个县。盛子瑾名义上是第六专署专员兼第六抗敌指挥部司令、第五游击区司令部司令(简称“六抗”、“五游”),其实一无武装(仅从六安带了百余人,装备很差),二无干部,三是外乡人,势单力薄,自是困难重重。此人精干而有胆量,懂得一点革命道理,也有一定爱国思想,主张抗日,但个人野心大,一心网罗人才,企图驾驭各个阶层的力量,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扩大势力范围。江上青等人刚到皖东北时,恰逢盛子瑾找到安徽省抗日战地动员委员会,请求派一些青年骨干,随他赴任,开创这一地区局面。


(未完,全文共2503字,当前显示6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