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民办高校贫困生认定中的风险选择及对策] 上海民办高校风险保证金

【摘要】

贫困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贫困生认定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主要问题所引发的道德风险作出必要的分析,以期在分析的基础上健全认定体系,促进贫困生资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其道德属性。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认定;对策

高等教育推行成本分担机制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以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普遍关注,从2007年起,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开始实行,国家每年投入近500亿用于贫困生资助。随着这批资金的投入,极大地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困境。但是,近年来在高校资助金评定中愈演愈烈的“伪贫困生”现象,给贫困生资助体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那些真正的贫困生丧失了受资助机会的同时,助长了一些伪贫困生相互攀比、钻空子的恶习。如何甄别真正的贫困生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帮助,成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不完善

高校在贫困生评定的办法上过于笼统,只从宏观层面上对贫困生的认定提出了指导性的原则和方向,宏观性太强,比较模糊,操作性不强,在资助工作中缺乏具体的指导。尤其是对于如何结合各高校自身实际,在实践操作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贫困生认定指标有待完善。

2.贫困生信息缺乏动态调整

贫困生评定应该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动态调整过程,部分贫困生在受资助后,可能相对于其他未被评上的困难生来说,各方面情况会有所好转;而且先前非贫困的学生可能在求学期间,因家庭突发变故而成为贫困生。同时,部分混杂在贫困生队伍里的非贫困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有更客观的评判。鉴于此,贫困生评定不反对短期认定,但必须贯彻在实践中渗透长期的动态调整。然而,据调查了解不少高校在贫困生的认定和管理过程中缺乏调整环节,或者是调整环节只存在于制度层面,而没有得到贯彻落实,致使资助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降低。

3.贫困生隐私保护难兼顾


(未完,全文共2651字,当前显示85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