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先存在的问题

摘要介绍了郫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并总结了郫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具体作法。指出:机构稳定是农技推广的保障,机制创新的农技推广的动力,责任心是农技推广的关键。关键词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机制创新;四川郫县

1现状

1.1农业基本情况

郫县位于成都平原腹心,都江堰自流灌溉之首,是古蜀文化的发祥地和天府之国的源头,地势平坦,气候温润,物产丰富,被称为“天府粮仓”,素有“银郫县”之美誉。全县幅员432km2,辖14个镇、175个村,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万,总耕地面积2.13万公顷。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油菜、蔬菜、花卉,是国际都市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农业保护区,“中国盆景之乡”、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12元。

1.2推广体系现状

2004年,按照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精神,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布局、区位条件及镇级机构改革的实际,郫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下设了粮油土肥站、植保经作站、花卉办、8个农技片区站、4个农业产业化推进办公室。全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现有农技人员73人,其中:县级16人,农技片区站42人,产业化推进办15人。

在农业部、省农业厅、市农委的亲自指导,县委、政府亲自督促,县财政、人事等单位的积极参与下,2006年郫县承担并顺利实施了农业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项目;同时全面启动了全县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1年多的运行,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系统、操作性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新机制。2007年1月20~22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研究项目总结会在成都举行,农业部和全国28个省市的领导及代表到郫县考察了三道堰、友爱农技服务片站,通过听、看、问,“郫县模式”得到了国家农业部高度肯定,探索出的推广体系和运行模式为兄弟省、市农业体制改革和机制运行研究提供了参考。

2作法

2.1整合资源、健全网络,构建全方位覆盖的农业服务体系

2.1.1充实片站人员,配强农技推广服务力量。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为了让专业技术人员沉下去,服务工作更到位,在片站(办)人员编制和机构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人员优化调整,推出了“调、派、驻”三条措施。2006年以来,全县8个片站和4个推进办进行了人员编制的调整,由原来的每个片站5人,调整为4~6人不等;全局已下派27人到片站和推进办工作,有2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驻重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工作,从而加强了一线服务队伍的力量,提升了基层农技站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了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依托,片站(办)为纽带,农户(业主)为对象,运用现代服务手段的快捷高效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2.1.2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化农业服务格局。在推行公益服务与经营服务相对分离的同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以弥补公益服务的缺失。扶持和培育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鼓励他们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农民走产业化道路。在农资经营户的管理上,采取“硬件设施必须达标、经营人员持证上岗”的办法,定期进行培训和检查,要求他们在经销农资产品的同时,必须搞好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对于擅自发布农情信息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让农民接受技术“不出村、不过夜”。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建立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使用新技术。

2.2适应发展、转变观念,探索双向互动的服务方式


(未完,全文共4370字,当前显示13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