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 浅谈欠发达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云和县崇云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位于崇云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内,建设范围为崇头镇所辖崇头、梅源、三望栏、洋背、下洋、南山6个行政村及白龙山街道沙溪、新建、河上、隔溪寮、长田、高胥、村头7个行政村。示范区面积8558亩,有2个主导产业区。即食用菌主导产业区2500亩、云和梯田生态稻米主导产业区3000亩;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即果蔬设施栽培精品园,面积300亩;食用菌(珍稀菇)循环工厂化生产精品园,面积200亩;1个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面积2500亩。示范区内拥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专业大户95户,植保服务组织2家,县级以上农业品牌4个。目前在示范区内以种植水稻、食用菌、水果、蔬菜为主,“稻菇轮作、粮经轮作”等高效循环栽培模式已大力推广。
一、生态循环农业的现状与做法
1.产业循环发展情况
(1)产业特色明显显现。示范区所在村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条主线,坚持粮食生产不放松,大力推广粮经轮作高效模式,实施稳粮与增收有机结合。同时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优势产业向示范区集中,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食用菌、粮油、蔬菜、畜禽为主的4大特色优势产业。
(2)产业循环有效链接。示范区内集中了粮油、蔬菜、食用菌、畜禽养殖等多种产业,各产业之间通过种养结合、粮经结合、农艺农机结合等新型高效农作模式的创新应用,实现农业循环在一个企业或合作社中、在不同产业间、在整个示范区间的三级循环。
2.投入集约节约情况
(1)集约节约型农业技术广泛应用。一是设施农业面积不断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和档次在不断提升,示范区将成为现代农业的引领者。二是推进土地相对集中连片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示范区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截至2011年底,示范区土地流转面积3549亩,有力地促进示范区内主导产业规模化的发展。
(2)良种覆盖率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示范区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区内主要农作物覆盖率不断提高,粮食、油菜等大宗农作物实施统一供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业机械化有效推进,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示范区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6%,食用菌领域机械化率50%。
(未完,全文共2814字,当前显示9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