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关系: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党的建设
作者:周多刚赵晓呼
唯实2010年07期
中图分类号:d252;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0)04-0004-0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时指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强调全党“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1]。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根本上说,就是执政党要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作为党群关系深刻背景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党群关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党群关系:党的建设历久常新的课题
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党的建设中一个历久常新的课题。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离不开党的领导。离开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就得不到保障,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二是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古语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执政者是受人民的委托来掌管权力的,必须按照人民的意志来行使权力;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也表明,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群关系,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密切党群关系的宝贵经验。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只要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夺取全国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2]368他告诫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3]为此,他要求全党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同样高度重视党群关系问题。胡锦涛同志在总结古今中外执政者兴亡的经验教训时指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4]370并提醒全党:“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4]369“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任何政权和政党,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苏联、东欧执政的共产党先后失去政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脱离群众、失掉民心却是共同的、根本的。苏联解体期间,一家民意调查机构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做的社会调查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这说明,苏共已不能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垮台实在是势所必然。
二、党群关系:面临的主要困境与难题
(未完,全文共6054字,当前显示14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