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企业以风险防控为重点的内控体系建设管理:内控评价对防控风险的作用
【摘要】
风险管理的实践和理论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保险业,于5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管理科学。进入21世纪,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riskmanagement,简称erm)已形成了特定的概念,它来自于美国全美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人机构(简称coso委员会)于2004年9月发布的《企业风险整合框架》,它系统地为现代企业管理当局(包括董事会、管理层、执行部门和其他员工)提供了一个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具有指导意义的逻辑框架,运用企业战略的多层面、流程化的风险管理过程。它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关键词】
装备制造风险管理
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又印发了相关配套指引,包括18项《应用指引》和《评价指引》、《审计指引》。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2010年8月,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大连市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首期确定的10家试点企业之一。
一、装备制造企业以风险防控为重点的内控体系建设管理的意义
(一)实施风险控制管理是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的道路上来,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大连华锐重工重组以来,经营总量以年均近30%的速度增长,新产品种类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位于国内同行业前列。任何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如果一个企业长期固守一种或几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升级换代,那么一旦这种产品生命周期衰退,企业就必然随之衰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一是必须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二是必须预测和掌握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周期衰落之前,及时推出可替代的新产品;三是必须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不断增强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的功能。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中,要正确评估旧产品推出和新产品投入的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
(二)实施风险控制管理是企业转型时期的迫切需要
按照大连市政府、国资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大连华锐重工经过几年酝酿,开始进行整体改制上市相关工作。基于企业发展及上市的需要,对企业的管理特别是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两年来,大连华锐重工从完善制度、流程等方面入手,一直在积极探索、寻找适应企业发展的现代管理模式和风险管控机制。十二五期间,大连华锐重工力争综合竞争能力国内行业领先,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企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产销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企业承受的风险也在加大,在重要战略决策上,重大事项管理上,重大项目投资上企业都需要风险控制,降低企业运行时所承担的风险。为加强集团风险管控能力,必须通过优化内控流程,健全符合企业特点的、基于风险控制的内控管理体系,使流程、制度贯穿于企业决策、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监督,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实现经营效益、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三者平衡,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背景,企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需要在管理体系中重视风险控制管理。
二、装备制造企业以风险防控为重点的内控体系建设管理内涵和主要做法
(未完,全文共5217字,当前显示13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