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文化进校园 [慈善文化进校园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摘要:《慈善志愿者的培训》、《慈善志愿者的权利》、《慈善志愿者的义务》、《慈善志愿者的服务考核、奖励和表彰》、《慈善志愿者的行为规范》、《慈善志愿者的服务形式》、《慈善志愿者的劝退》等2、严格完善的慈善活动领导小组为了慈善文化能扎根校……校办公室编辑发布:白晓莉
榆林市第十中学于2007年9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是榆林市教育局直属的全日制完全中学.同年,学校被教育局破格晋升为市级标准化高中.2010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2014年1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学校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设教学班42个,其中高中24个,初中18个,学生2600多人.学校于2008年下学期引进慈善文化,并于2009年3月慈善文化进校园塈方光玉冠名基金正式启动.学校将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真正做到培育高素质人才,实现“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目的.
一、
高屋建瓴,引进慈善文化
慈善文化进校园,对新生的十中来说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学校的各级领导,任重道远,一个决定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未来.慈善文化所倡导的是和平、互助和友爱,歌颂的是人们身体力行的善行义举.学校领导多次虚心请教榆林市慈善协会,着眼于实践“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把握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方向,用科学发展观去权衡利弊,最后认为引进慈善文化可以提升全体师生的灵魂质量,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怀,心与心之间的无私沟通,慈善文化的引进,百利而无一害.学校的工作得到了榆林市慈善协会的鼎力相助.慈善协会的领导不辞劳苦,多次来学校,就慈善文化走进校园进行多方位的指导,为学校的慈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为了慈善文化能顺利走进、扎根我校,并通过慈善文化辅助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校长办公会多次商讨决定,在学校成立了慈善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刘志华同志担任,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各年级班主任组成.学校的日常工作由校领导一手抓,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全体师生齐心协力,营造慈善文化的氛围.
为了让慈善文化深入人心,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慈善领导小组制定了慈善文化进校园的实施方案,以“我心有你,助人为乐”为宗旨,让学校日常的点滴工作都能以慈善为根本出发点,以塑造出高素质人才作为最终目标.
二、周密安排,让慈善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有力的措施是促进工作开展的保证,为了把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学校深思熟虑安排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
1、细致严密的规章制度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慈善志愿分队(原名:慈善志愿团)制定了详实的规章制度:《慈善志愿团组织管理办法》、《慈善志愿者的基本条件》、《慈善志愿者的吸纳制度》、《慈善志愿者的主要任务》、《慈善志愿者的培训》、《慈善志愿者的权利》、《慈善志愿者的义务》、《慈善志愿者的服务考核、奖励和表彰》、《慈善志愿者的行为规范》、《慈善志愿者的服务形式》、《慈善志愿者的劝退》等
2、严格完善的慈善活动领导小组
为了慈善文化能扎根校园,并通过慈善文化的建设来引领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按照市教育局、市慈善协会要求,经校务会多次商讨,学校成立并完善了慈善活动领导小分队机构.由校长任教育局直属的慈善志愿队十中分队队长,书记、副校长任副队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团委书记和德育主任具体负责学生方面,李巧霞(市慈善志愿者)具体负责教师方面.
3、及时纳新,保证成员质量
(未完,全文共11192字,当前显示14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