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溪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省市区各级高度重视、积极相应,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作出部署。前不久,我区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繁荣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热烈的广泛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将作出决定,领导和推动全区文化建设,加强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全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前,我区正进入打造“宜宾城市副中心、西部休闲食品基地、川南工业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阶段,进一步加强我区文化建设,是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面对“文化强区”的目标和重任,笔者必须以项目化理念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增强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全面落实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的主要任务,推动南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正确理解“文化强区”的概念与内容
笔者认为,“文化强区”的“强”字既可以把它作为“强大”这个形容词来理解,又可以把它作为“做强”这个动态词来理解。“强”为形容词时的“文化强区”是指一种在同一个时间层面上状况、现象,也就是说“文化强区”要达到的目标:公共文化设施功能配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遗产保护有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地保障和满足、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强”为动态词时的“文化强区”则是一个通过发展文化来推进一个地区为达到上述文化目标和加强整个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用科学发展观来说,这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过程。
南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15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著名书法家包弼臣、革命家孙炳文、五粮液鼻祖邓子均等历史文化名人,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被誉为中国豆腐干文化之乡、中国四川白鹅之乡。“十一五”期间南溪文化事业在服务大局上作出了新作为,在促进发展上实现了新突破,在改革创新上注入了新活力,在推动工作上取得了新成效。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区文化发展水平同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体制改革进展较为缓慢,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竞争力还不够强,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缺乏、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实现将南溪建设成为“文化强区”这个目标,还需要一个阶段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文化强区”的过程中,要重点抓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大方面的工作,同时要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
二、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来抓好文化事业的发展
从我区文化事业总的现状看,应该说,近年来我区以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的文化事业发展比较快,区、镇(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断完善;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仙源大舞台”,在滨江新城万人广场,分专场、专题,每月举办1次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鼓励引导机关、学校、企业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
各类重大节庆活动搞得也是精彩纷呈。但这与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与我区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和农民群众和外来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还没完全相适应。
我认为,当前要抓好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1、文化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系
(未完,全文共5288字,当前显示14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