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的社会主义:天下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

作者:吕未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02期

中图分类号:d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1999)06—0025—04

笔者曾著文指出,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可用三句话来概括:兼顾公平的效率主义,重视精神的物质主义,协和万邦的国民主义(见《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其中第三句话的意思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世界主义与国民主义的有机统一,或者说是天下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有机统一。与上篇文章相联系,我要在此提出的问题是:在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在霸权犹存、公理遭践、国际和平和秩序仍然受到严重挑战的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的品格到底是什么。中国的社会主义能为人类提供些什么。

一、从1840年到1949年:从天下主义到民族主义的嬗变

中国人传统的对世界的理想追求是什么。李慎之1994年曾著文说:“中国的传统理想是‘天下主义’,而非‘民族主义’。”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也曾说过,中国自汉以后,就形成了天下主义的文化。梁漱溟在对比中西方文化时曾说,在个人、家庭、国家(或团体)和天下这四个层次上,西方人更重个人和国家,中国人更重家庭和天下。所谓重国家,就是民族主义;所谓重天下,就是天下主义。

为什么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天下主义的内涵呢。这与中国独特的历史道路有关。在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对峙,天下主义显然还不可能被普遍接受。因为采取天下主义文化策略会在战争中败北。当时通行的是“民族主义”。你是楚国人,我是齐国人。哪个国家越抱团,越会合谋和使用暴力,哪个国家就越占优势。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建立了帝国。但它仍实行战国时代的“民族主义”策略,结果二世而亡。在秦统一基础上建立的汉朝,由于统一而不必采取“民族主义”策略,又吸收了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包含有天下主义的文化,并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过渡期,最终消除了“国”概念。从此不再有齐国人、楚国人,天下主义诞生了。对于这段历史,汤因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战国时代和古代希腊以及近代欧洲一样,也有过分裂与抗争。然而到汉朝以后,就放弃了战国时代的好战精神”,在秦以后“出现了地方的国家主义(即民族主义——引者按)复辟这样的反动。汉朝刘邦把中国人的民族感情的平衡,从地方分权主义持久地引向世界主义(即天下主义——引者按)”。为什么说只占世界一部分的中国实行的是天下主义的文化呢。是因为在当时的交通通讯技术条件下,中国与其他文明,如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是相对隔绝的,没有国与国、民族与民族明显的对峙,所以梁漱溟说,“历史上中国的发展,是作为一个世界发展的,而不是作为一个国家。这话大体是不错的。”

欧洲则走的是另一条道路。只有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才有过短暂的统一。在这之前和以后,欧洲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换句话说,欧洲一直到今天也没有结束战国时代,欧洲人在近代以来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把战国规则带到了全世界。因此,欧洲的文化必然以民族主义为主导。正如汤因比所指出的那样,“罗马帝国解体后,西方的政治传统是民族主义的,而不是世界主义的。”


(未完,全文共5234字,当前显示12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