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3+1”独立培养模式的可复制性探讨】独立高校

摘要。“3+1”独立培养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分段式培养模式,具有突出的可复制性。文章以c大学为例,从该模式的合目的性、普适性、可重复性三个着眼点可复制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3+1”独立培养模式可复制性

1.“3+1”独立培养模式的内涵

目前,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可概括为两大类。四年一贯制和分段式。其中的分段式培养模式,从教育主体上分有合作培养和独立培养两大类。其中,分段式独立培养模式,如“3+1”独立培养模式在国内高校并不多见,它是以高校为独立操作主体的培养模式,即非合作性培养模式。模式中的“3”是培养模式的第一阶段,即一至三学年,按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全部计算学分的理论课程以及除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外的实践教学课程;“1”是培养模式的第二阶段,即第四学年,这个阶段以非学分选修课程和社会实践为主,全面进入就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强化训练和个性发展阶段。这一模式立足市场需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核心内容。c大学正在部分专业试行该种培养模式。

2.c大学“3+1”独立培养模式的可复制性

“3+1”独立培养模式有它自身的独特优势,具体体现在它的合目的性、普适性、运行机制的可重复性,因此具备复制推广的价值。

2.1“3+1”独立培养模式的运行概况


(未完,全文共2534字,当前显示6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