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摘要:从理论上阐述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问题;对策
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始于20世纪80年代,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在90年代以后才真正开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目前还处于低谷期,集体缴费的比重虽然上升很快,但由于参保农民每年度所缴纳的保险金远远大于同年度退休人员所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使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失去了信心。到2003年人均缴费已经达到1590.36元,而同年度符合养老年龄和条件的农民人均可领到的养老金仅有492.15元,平均每月41.01元,这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变得毫无意义。为尽快改变这种落后局面,“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并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连续在2004年和2005年下发了关于农村问题的两个“一号文件”,各项农业政策逐步在农村落实,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农民流失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在这种情况下,东部一些发达的地市开始恢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截至2004年底,累计参保人数已经达到了5378万人,累计养老基金达到285亿元,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在恢复之中。
2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三农”问题是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其中,农民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并已成为制约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今年“中央一落千丈号”文件、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都提出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见,创新地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除农民对社会化生产模式下养老风险的忧虑,是当前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
2.2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措施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05年底,我国约有老年人口1.4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9%,而全国65%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迁移流动,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据预测,我国将在2030年左右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如果不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我们将很难承受老龄化高峰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压力。
(未完,全文共3794字,当前显示10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