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生不逢时:生不逢时的代表人物

2004年,日本、德国、印度及巴西组成“四国联盟”,并借安理会改革的机会正式提出了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动议。虽然四国联盟的提案最终因多国反对而胎死腹中,但却让巴西这个大多数人眼中简单的“足球王国”第一次以竞技体育以外的新闻引起我们的关注。

事实上,作为拉美地区传统“abc”(阿根廷、巴西、智利)三强之一,巴西自立国以来便将建设一个“伟大的巴西”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为此,除大力发展经济外,包括航天和核工业在内的军工产业也成为了巴西重点投入的领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拥有7400多公里长海岸线的海洋大国,海军和造船工业自然同样成为了巴西重点关注的领域。从上世纪60年代起,巴西便将海军主战舰艇的国产化列为了军队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其最新成果便是2002年12月20日下水的“巴罗索”号轻型护卫舰。然而,和之前巴西进行的其他自制舰艇计划一样,“巴罗索”级自计划启动之初便饱受技术基础薄弱、经费不足乃至国策变动等种种因素困扰,并正逐步沦为一款让巴西海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源起“尼泰罗伊”

作为和阿根廷、智利并列的拉美地区传统海军强国,巴西海军独立研发现代驱护舰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近半个世纪之前的1963年。进入上世纪60年代,巴西逐渐感到二战以来作为国防基石的美、巴军事同盟与其独立的国防战略之间已是渐行渐远。与之相伴而来的,则是美国对巴西的军援逐渐无法满足巴西军方的实际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巴西海军开始尝试通过引进消化国外技术来实现海军主战舰艇的国产化。1963年,巴西海军

军事学院在马托斯海军上将主持下,正式启动了巴西海军下一代主战舰艇的需求研究。海军军事学院的研究团队在进行了大量数据分析和推演后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巴西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国家存亡休戚相关的主要海上航线”,即保护对国家发展而言性命攸关的南大西洋海运线;其次,巴西海军未来的主要假想敌将是承担南大西洋破交作战的敌国潜艇,因此其最主要作战模式是远洋反潜;第三,根据南大西洋航线的总里程和维系国家生存的海运量数据判断,巴西海军要维护海上生命线的安全,至少要维持一支30艘规模的反潜护卫舰队。而当时巴西海军水面舰队的主力还只是14艘按照反潜作战要求进行部分改造的二战美制驱逐舰,无论是性能还是规模均无法满足海军的实际需求,为此应尽快发展独立建造中型水面舰艇的能力。

但上世纪60年代的巴西造船工业,已不是二战前夕那个可以自主建造驱护舰的军工产业了,因此,按照海军军事学院的预案,引进外援就成了巴西海军和造船工业顺理成章的选择。在反复遴选后,巴西海军最终从争夺这份预算总额高达2.5亿克鲁赛罗的多家外国船厂的设计案中,选择了英国沃斯珀・桑尼克罗夫特船厂以21型“女将”级护卫舰为基型发展的mk10a型护卫舰方案,并最终演化为至今仍是巴西海军护卫舰队基干力量的“尼泰罗伊”级护卫舰。1976年11月20日,该级首舰“尼泰罗伊”号正式进入巴西海军服役。


(未完,全文共4771字,当前显示123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