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纯净水”说开去

在一篇有关纯净水调查报告的文章中有这样的阐述。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和避免不洁饮水对人体的伤害。但是,科学家却指出,长期饮用纯净水,无异于让人体的肾脏“下岗”。因为据专家分析,越是所谓“高纯度”的饮用水,越不可避免地将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排除干净。不仅如此,甚至还会在人体排泄系统的循环过程中,带走(或剥离或损害)人体内原有的弥足珍贵的微生元素,造成人体微生物平衡系统失衡,反而导致人体免疫力的下降,引发多种疾病……由此,不免让笔者联想到当今的学校教育。

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应涵盖智力、体能、审美、心理与良好的思想品德。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仅仅只满足于分数、考试和就业,却忽视了人的全面成长,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需求。爱因斯坦曾经讲过:“所谓教育,就是除了分数,除了知识以外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幸福和完整,在“养智”的同时,更注重“养心”。

教育包藏博爱

近日,北航最年轻的博士――16岁的张�炀再次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不仅因为他要求和逼迫其父母为其在北京全额买房而且还在微博上发表了“白领对北京建设无用”的言论,引发网友热议。同时,北京大学在刚刚发布的有关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中,首次提出“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的禁止性规定。将两件事情联系起来,不禁让人思考:人才的衡量标准到底是什么。一个优秀的学生,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家人都很冷漠的话,情何以堪。可以想见,人才的标准,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高材生”,而是“高材”的同时更要追求“高质”。的确,如今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了,公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但是广大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依然令人揪心。当我们的周围不时上演“扶老”事件、“碾童”事件时,应该反思,我们的道德教育多么苍白无力。回归到人才成长的层面上,只有拥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才会懂得如何更好地回报社会、报效国家。否则,我们培养的人才又有何用呢。《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梁惠王上》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无疑是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理应发扬光大。可回顾我国近年来的现实情况,这种博爱思想已在人们心田荒芜、缺失乃至颗粒无收,着实在令人齿寒、心伤。


(未完,全文共2973字,当前显示9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