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 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多元供给模式研究

摘要。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效率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对比公共部门、私人营利性部门以及非营利性部门各自供给特点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平行关系、协作型、扶助型这三种多元供给模式,并阐述了各自的适用环境及模式特点,为深化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供给模式;效率

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既可以由公共部门提供,也可以由营利性部门或非营利部门提供,还可以由多个供给主体联合提供。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虽然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总体来看,国有企、事业单位主导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探讨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对于推动市场经济改革、改善国民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研究综述

作为供给主体,公共部门、营利性部门及非营利性部门(后两者常被统称为私人部门)这三种组织形式面临不同的约束条件和激励条件,进而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也不同。ferris和graddy(1994)指出,没有哪一种组织形式在有效供给公共服务方面是完全占优的,不同的组织形式在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存在不同的取舍关系。对比上述组织形式:私人部门在利润激励和投入灵活性方面较易实现,因而具有一定的生产效率优势;公共部门和非营利性部门由于利益动机缺失,其投机行为会减少,因此这两种供给主体通常可以有效降低其交易成本(ferris&graddy,1994);在某种程度上非营利性部门能够解决公共部门垄断时存在的一些效率问题,但由此引发的是使用公共资金的民主合意性问题(liebman,1984)。在购买者较难与供给者达成合约的领域或者具有公共产品成分的服务领域(如儿童救助、医疗、教育、养老院等),非营利性部门更能体现出其供给效率性,因为除了金钱激励之外,非营利性企业比营利性企业能够更有效地激励员工(francois,2003)。


(未完,全文共2590字,当前显示82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