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大口径舰炮 [重回大口径舰炮时代]

在导弹化的今天,许多人会感慨舰炮已经过时。射程不远、威力不够、自身体积大。尤其是大口径火炮,更被视为落后的产物――这是巨舰大炮时代的产物。话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借助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大口径火炮有重返沙场之势,无论威力、射程、射速以及弹种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口径舰炮的最后辉煌

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数艘战列舰曾用其装备的巨型火炮猛轰朝鲜和越南的海防工事。1950年,当时美国唯一在役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以其406毫米舰炮的强大火力对朝鲜水域的岸上目标实施攻击,当年11月“新泽西”号归役,并于1951年5月到达朝鲜水域。该舰和随后到达的“威斯康星”号一并执行对朝鲜东海岸的火力支援任务。尤其在1952年3月15日,这几艘巨舰对北朝鲜清津地区的铁路和后勤补给设施实施了大规模的炮击。

越战爆发后,“新泽西”号战列舰(见题图)完成了电子系统现代化改装,随即投入到越南战争中。从1968年9月开始至1969年3月,该舰共向越南海岸倾泻了3600枚406毫米炮弹和11000余枚127毫米炮弹,总计约6000吨弹药。之后在1983-1984年的黎巴嫩战争期间,“新泽西”号再次出征,对叙利亚军队阵地施行炮击。1991年,“康斯威星”号和“密苏里”号战列舰开赴波斯湾,参加“海湾战争”。当年2月4日夜,“密苏里”号在“柯茨”号护卫舰的护卫下进入沙特阿拉伯沿岸的射击点。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引导下,“密苏里”上的9门51倍口径406毫米主炮将每枚重达1225公斤的穿甲弹以每分钟18发(2发/门)的射率齐射,炮弹直奔伊拉克设在海岸线附近的指挥控制设施、地下通信设施及炮兵阵地、雷达阵地而去。由于其发射的mk8穿甲弹具有很高的穿透能力,炮弹直接贯穿了伊拉克费尽心思建造的混凝土工事和防空掩体,威力惊人,事后统计,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共执行了83次炮击任务,共发射1102发406毫米炮弹,总计约982吨,相当于364架次a-6攻击机(以每架携带12枚mk82炸弹计)的攻击量。由于406毫米炮弹的射程在36~38公里,所以对于海军陆战队要求的30公里左右的火力支援要求,这两艘战列舰简直是极为理想的火炮发射平台。而且每枚406毫米炮弹价格只有5000美元不到,可以毫不吝啬地“赏赐”给滩头那些价值较小的目标,而不用动用价格上百万美元的巡航导弹

“海湾战争”结束后,这几艘战列舰全部退役。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动中,只有舰载机和“战斧”巡航导弹执行对地攻击,大口径火炮作为对海岸攻击的强有力武器开始退出海上舞台,那种震撼心魄的舰炮轰击海岸线工事的场景也成为了历史。此后,舰炮的口径逐渐缩小,随着导弹的盛行,舰炮的地位也一度受到了挑战。首先,移动式岸防火炮取代了早先的混凝土工事,典型的如俄罗斯生产的a-222自行岸防火炮系统,在岸基雷达网的协助下,这些自行火炮可以在预定的发射点进行点发,然后立即撤走,根本轮不到舰炮反击。另外,现代水面舰艇的造价越来越昂贵,在岸基反舰导弹逐渐普及的年代,普通大口径舰炮的射程也就不到40公里,谁还会冒如此大的风险将舰艇驶近海岸,提心吊胆地用舰炮来攻击岸上目标。现代巡航导弹的射程动辄上千公里,发现目标后在公海直接发几枚巡航导弹即可,哪会想到用舰炮来轰击。

新概念大口径舰炮悄然崛起


(未完,全文共7535字,当前显示13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