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幻灭走向复归:幻灭

一场暴风骤雨过去了,人们各自又来到历史的起跑线上。也许因为痛定思痛,在一段时间中,人们更多地注重于抚慰伤痕,作情与理的总结和悲与喜的咀嚼。当然,仅仅在哀歌与泪水中总结过去是不够的,搞不好甚至会影响再度起跑的速度,于是他们就抛掷了过多过长的哀伤,“于严肃的自我审察和尖锐的自我否定中,走向人民,走向新时期蓬勃的生活。”(《一个青年眼睛里的青年题材文学》)1982年获奖小说中的青年形象,正是这种走向人民,走向新时期战斗征程的写照,从而向人们昭示着一个从信念、理想的幻灭复归为充满战斗者欢欣的崭新阶段的诞生。

1

信念与理想的复归,是付出了沉重代价的。唯其如此,这一代青年从自身实践中获得的信念,远比只靠外力灌输的信念来得更深刻、更具体,因此也就更具有坚韧性。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写了十年动乱中北大荒的垦荒者,写了复杂的矛盾、壮丽的人生、神秘诡谲的荒原、深沉隽永的爱情,笔触富于激情,令人神往。以李晓燕为代表的青年形象,确是“一代天骄”,如果不把英雄人物神化的话,那么他们就是一代“了不起的英雄”。这样,梁晓声所描写的人与大自然、人与自身、人与其他人的斗争,不仅是逝去了的岁月的写照,而且也给今天,给未来岁月以昭示。作品中回旋着的动人心魄、感人至深的激昂旋律,使其超越死,超越苦难和爱的幻灭,走出了抚创痛而泣下,感往昔而悲怀的境界,给人以巨大的感召力。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了青年作家笔下的青年形象正在成熟。

这里还要谈谈另一个理想、信念复归的形象,这就是孔捷生的《普通女工》中的何蝉。这位貌不惊人、话不压耳的普通女工,在下放农村时,曾在复杂情况下与男友有了“私生子”,回城以后,被包括母亲在内的许多人所歧视,但受到好心的厂长与周围更多的人的关怀。重要的是,她并未在艰难环境中被压垮,而是挺起腰杆做人,日复一日,脚踏实地地在平凡普通工作中闪现出内心美的辉彩。正如她所说的:“大家都习惯让别人去承担责任,说什么受了谁的骗啦,是谁的过错啦。我没这样想过,大家都是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不了责任就别做,做了就得承担。”这种极富历史感的语言,出自普通女工之口,融汇着她对生活的认识,不啻于是一篇实实在在的人生宣言。在某种程度上,何蝉和李晓燕互为补充,一个容颜平凡,蕴含不露,一个美貌非凡,流光溢彩;一个有韧性的搏斗,一个有壮丽的牺牲。作为生活的拼搏者,进取者,她们为文学作品的青年画廊,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一页。


(未完,全文共3254字,当前显示10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