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流变] 流变
探访民俗节日。端午端午风俗根植于古老的“恶月”观念,作为端午的标志食品,粽子“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和因屈原而作等说法,均系后人的曲解和附会,实则具有古老悠久的南方饮食文化渊源。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
端午节是整个汉字文化圈中最重要的古老民俗节日之一(民俗所谓“四时八节”,端午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八节”之一)。“端午”之名,最早见于晋朝人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其实端午节的起源要比屈原早,它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民间和典籍中有各种说法,如纪念屈原说,仿效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吴越民族祭祀龙图腾说,古代越人新年说等等,其最原始的核心因素在于古人的辟邪观念,它的发端应是战国时代。闻一多先生曾深情地说:“唯其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和中国人同样的古老,足见它和中国人民的生活如何不可分离。”
(未完,全文共1658字,当前显示43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