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现状 海南省旧体诗创作现状
海南大学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题目:海南省旧体诗创作现状
作者:闫超凡、闵阳、李陵和
指导教师:杨国良
学院:人文传播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二〇〇九年九月一日
海南省旧体诗创作现状
【内容摘要】
新文化运动后现代诗虽逐步占据中国诗歌界的主流,但旧体诗的创作并没有就此终止。相反,旧体诗就像园圃外的荒草一样,一直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前发展着。就海南省而言,人们平常对于海南省诗歌创作的关注也多是对于现代诗创作的关注,而很少有人将目光投向旧体诗的创作。当然,这种忽视并不可能是永久的。随着海南省旧体诗创作队伍的扩大和诗词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使旧体诗界不再像过去那样冷清,比如最近举办的2009年海南省诗歌大奖赛就专给旧体诗也设了相关奖项。我们现在也应该放弃原有的一些偏见,对海南省的旧体诗创作这种边缘文学现象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
海南省旧体诗诗词组织诗词作品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学逐步取代过去的文言文学,以现代白话文写成的现代诗逐步成为诗歌的主流。但是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旧体诗的创作并没有终止。像新文学干将鲁迅、郁达夫、周作人等,政治家毛泽东、陈毅、陶铸等,学者陈演恪、钱钟书等,都有优秀的旧体诗作品存世。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旧体诗创作的禁锢也逐渐被冲破,我国一些报刊上也开始刊登旧体诗作品。一些专门的旧体诗刊物,如《长白山诗词》、《当代诗词》创刊,很多地方级的诗词组织开始成立。虽然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现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但旧体诗创作的逐步复兴也不应被人们所忽视。1987年6月1日,我国全国性的诗词组织——中华诗词学会在北京成立,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刊《中华诗词》也随即创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华诗词学会已有15000名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刊《中华诗词》每期的发行量已达25000多份,超过了《诗刊》每期的发行量[1]。这对海南省的旧体诗创作者起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历史上海南省虽远离中原文化繁盛之地,但海南省的诗词创作成果仍然是比较丰富的。海南省早期的诗词创作者多是当时南迁贬官,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北宋时被贬至儋耳(今儋州市)的苏轼。到南宋时,又出现了海南省首位本土诗人白玉蟾[2]。到清明时又产生过丘濬、王佐、海瑞、唐胃、钟芳、张岳崧和冯骥声等在国内颇有影响的诗人[2]。清代和民国时期还分别编有《溟南诗选》和《琼
台耆旧诗集》两部诗歌总集,存诗数千首。新文化运动后,海南声的旧体诗的创作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基本上退入了个人领域。尤其是从建国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海南诗词创作者几乎是在“地下”写作,诗词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也几乎停止。直至改革开放时期,随着社会环境的放松,海南省的诗词创作才重新又兴起。
一、海南省的诗词组织和诗词刊物
(一)海南省诗词学会
1984年,在征得《海南日报》社文艺部主任陈青野的同意后,《海南日报》副刊编辑周济夫在“综合副刊”上开辟了“宝岛行吟”栏目,专刊旧体诗词。该栏目每逢周日出版,一直到1988年《海南日报》改组时才停止。该栏目的开辟既为海南省本土诗人开拓了一个发表园地,又为海南省旧体诗创作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创造了一个平台。“它有力地打破了禁锢旧体诗的枷锁”,“激发了海南省诗词学习与创作热潮”。“‘宝岛行吟’的作者,成为1988年海南省诗词学会成立时的骨干,并撑起海南诗词发展的空间。”[4]
(未完,全文共11446字,当前显示13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