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海子候鸟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与治理对策]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
摘要。干海子候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是建立在湿地生态环境基础上的,湿地生态环境的变迁直接影响候鸟种群及其生物多样性,在参阅相关资料,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经验后,提出干海子湿地保育与治理对策。
关键词:干海子;候鸟保护区;湿地;恢复对策
1干海子候鸟自然保护区类型及生态现状
1.1类型与基本情况
甘肃省干海子候鸟自然保护区位于河西走廊西部,属湿地类型保护区。湿地水源为由西向东汇集地下水渗出小溪流、盆地地下水聚集而成,是地下水的排泄、蒸发地带。周边环境为盐渍沙漠,天然植被主要为柽柳,发挥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干海子水域植被有芦苇、盐角草、盐爪爪等,适合候鸟栖息繁衍,是候鸟迁徙、繁衍的重要栖息地。为保护在这里迁徙的候鸟资源而建,总面积667hm2,其中核心区水域面积300hm2,保护区距最近的人类生活区30多公里,人为干扰较少,候鸟资源丰富,初建时保护区有鸟类26种万余只,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鸟类8种,加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有13种。
1.2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现状
1.2.1地下水位下降。干海子候鸟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湿地环境和干旱沙漠生态环境。据1982年水利资料显示,花海盆地地下水位下降了1~3m,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得盆地集聚水源减少。
1.2.2湿地萎缩,保护区环境恶化。保护区初建时有水域300hm2,以后逐年减少,至上世纪90年代加剧,导致最终消失。湿地盐生、沙生植被因水面萎缩逐渐露出水面干旱死亡,候鸟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而移往其他水域,湖底暴露盐渍化严重,湖区周围灌木植被柽柳也趋于衰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剧。
1.2.3生物多样性降低。干海子保护区湿地萎缩直至季节性消失,使候鸟迁徙栖息环境退化,候鸟种类及数量锐减,从地域上、种群上也日趋减少。
2干海子保护区生态环境退化成因分析
2.1保护区管护工作落后
自然保护区体系尚不完善,现有的管理还很薄弱,管理水平不高,设备落后、资金缺乏。干海子候鸟自然保护区远离人类居住地,水质不可饮用,通行道路常被流沙掩埋,管护工作及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2.2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保护区环境质量下降
(未完,全文共3056字,当前显示8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