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致使许多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条件。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让农民能享受到城市化过程所带来的收益,已成为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失地农民;现状;原因;对策

一、我国失地农民现状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然过程,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的农民越来越多。我国各级政府多渠道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当务之急。当前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着较强的市场观念,并且有一些技能手艺的,这些人虽然离开了土地,但是能够较快的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些小本生意,他们的生活质量比以前还有所提高,但这部分人只占少数。另外一种是由于信息不通畅,思想有些保守,一些年轻的失地农民只能打零工来贴补家用,而那些年纪大的,特别是女性劳动者只能“赋闲”在家,再加上文化水平程度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只能靠土地征用款过日子,而且这部分农民占了大多数。据有关媒体披露,当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预计在4000万人左右,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这就意味着我国“失地农民群体”至2030年将要增加到1.1亿人,这还是保守估计,数据相当惊人。

二、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1.个人层面原因。第一,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没有技术,由于没有工作技能,农民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并且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所获得的生产技能大多与农业生产有关,而这些技能在农民进入城市后基本没有用处。第二,由于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对土地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从而使失地农民对再就业产生了抵制情绪;在土地被征用之后,农民的住地变为城区,但是他们的现实生活并不能迅速转换;失地农民对市民生活没有期待,出现退缩心理;得过且过心态与小农意识,使失地农民没有提升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


(未完,全文共2885字,当前显示81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