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北京:北京值得去玩20个地方

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一千年建都史,几经历史变迁,沉积了今天的北京城。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如牛毛,多少坎坷故事,书写了不朽的传奇。

还有那珠联璧合的大城墙和城门楼子,那四世同堂的大宅门,那鲁迅的呐喊,梅兰芳的清唱,侯宝林的逗相,骆驼祥子的人力车……哪一个不在讲述着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在伊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眼中,北京奥运是“绿色,科技、人文”,这与伊利有着一脉相承的品牌主张,北京在伊利成为奥运会乳制品赞助商一周年之际与刘翔游北京,完成他们共同的约定。

他们在北京的游历故事就从老北京开始,胡同,城门楼子,大宅门、城南,什刹海,京剧、话剧,茶馆……越醇厚越有味。

老北京/胡同

很难设想,没有了狭长而优美的胡同,北京是否还是北京,哪怕摩天大厦鳞次栉比。

胡同血管般维系着北京的生命,延展着北京深邃的文化。

北京城的许多胡同,都是因人而出名的,不管这人是胡同的主人还是客人。人与事,才是胡同潜在的主题。

名人故居/四合院

一位名人,就是一本大书;一座故居,就是一段历史。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之多,全国鲜见。

“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的一切都属于北京……北京有很多老舍的足迹。”这是老舍夫人胡挈青《老舍在北京的足迹》序言中的一段话。

四合院的故事就从这个“老北京”开始吧。

1899年,一个最冷的冬日黄昏,小羊圈8号(现在是小杨家胡同8号)的舒家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庆春。

他的父亲属“正红旗”,是镇守皇城的旗兵,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死于战乱。14岁以前,舒庆春一直住在小羊圈。它是一个很普通的院落。他后来在许多作品中都有叙述。他写道:“院里一共有三棵树:南屋外与北房前是两株枣树……两株枣树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当夏初开花的时候,满院都是香的,甜梭梭的那么香。”

对于自己在贫穷中度过童年的地方,老舍怀有至死无法割舍的感情,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小羊圈胡同的影子,更有一些作品几乎完全是把小羊圈胡同作为地理背景和活动舞台,比如30年代写的小说《小人物自述》、60年代初写的小说《正红旗下》等等。这个小院更成了《四世同堂》里位于“葫芦肚”五号的祁家大院。在他的心中与笔下,小羊圈胡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一段历史,一段人生,一种感受,一种挚情。

这个生在长在北京的老北京人写了一辈子北京,《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全是以北京为地理背景的。

在同辈作家中,老舍的作品被译成外文最多,连瑞典文的也有。老舍在1968年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从几百人中筛选再由评选委员秘密投票,那次第一名就是老舍。

但那时盛传老舍已经去世,瑞典驻华大使几番寻访老舍下落,都没有得到答复(老舍死于1966年8月24日),于是断定老舍已经去世。由于诺贝尔奖一般不颁给已故之人,所以评选委员会在剩下的4个人中重新选,条件之一是给一个东方人。结果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川端康成。

小杨家胡同8号

如今老舍出生地小羊圈胡同已改名为小杨家胡同,基本还保持着老舍所描写的样子,尤其是那窄小的“葫芦嘴”,想一下子就找到还真不容易。

窄小的胡同仅容一人通过,而且走不上几步就会“撞墙”,难怪许多人会以为这是一个死旮旯。其实走到头就会发现可以左拐,再一拐,“忽然眼一明”,看见了一块空地,这大概就是老舍所说的“葫芦的胸”了,空地右边,就是胡同的南侧那扇小门门牌上写着“小杨家胡同8号”,那就是老舍童年时的家了。

老舍故居


(未完,全文共16723字,当前显示14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