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初探]生态农业模式
摘要从环境、交通和土地利用方面分析湘西州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发展生态农业所具有的基础和优势,并对湘西州的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初步探讨,指出应建立以政府调控为核心、生态治理为重点、太阳能为动力、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关键词湘西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湖南省西北部,与鄂、渝、黔三省(市)接壤,辖七县一市,总面积15000km2。境内群山起伏,坡陡谷深,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信息滞后,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但湘西州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面推进和生态农业的蓬勃兴起,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是湘西州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农业生产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入手,对湘西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1湘西州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湘西州是我国18个贫困区之一,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湘西州的农业生产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经济效益显著,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并不合理,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生产及环境问题。
1.1土地资源利用格局不合理
湘西州的耕地资源匮乏,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2%[1],人均耕地仅有0.05hm2,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土壤质量也不高,保肥性能弱,加上基础设施差,水利设施不配套,抗灾避灾能力弱等原因,粮食产业发展缓慢,全州目前仍未完全摆脱贫困。据统计,2003年全州总人口已达263万人,而粮食总产只有78.1万吨,人均占有粮食仅301kg。迫于生活的压力,山区群众不断地滥伐森林,毁林开垦陡坡地种粮,虽然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是收益甚小。另一方面,湘西草地资源丰富,是全省草场的重要分布区,但实际利用作为牧场的比例很小,绝大部分仍为林牧兼用型,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正是由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制约了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
1.2农业生产依托的基层交通网络体系不健全
湘西州的交通事业已有较大的发展,周边及境内已有4条铁路线(湘黔、枝柳、渝怀、石长)和3条国道线(319、209和320)经过,常吉高速公路也正在修建中。但是当前的交通网络状况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如高等级公路比重太小,仅占公路总量的29.7%,其中农村公路网络结构极不完善:许多公路是断头路,且弯道多、坡度陡,至今还有30多个村没有通公路,许多以自然山寨为基础的村民小组仍然靠人工搬运来运输农产品,市场被地方化,信息闭塞,制约了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1.3农耕区特别是矿产区的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1)水土流失较严重。州境内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易产生地表径流;山地和山原面积大,山高坡陡,土层较薄;加上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的干扰,致使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近年来,生态林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59.5%,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公顷,但是目前仍有很多地区发生水土流失,年流失面积达5000km2[2]。因此,水土流失仍是境内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未完,全文共4874字,当前显示12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