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核潜艇的战略意义 中国核潜艇与核战略调整

去年12月4日,美联社刊登了介绍中国最新的094型核潜艇在葫芦岛一个船坞内已建成的文章,美国国防部官员就此声称:“中国已建成第一艘可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核潜艇。”这则新闻吸引了全球军界关注,西方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核潜艇技术已经发展到令他们意想不到的境地,国内的中华军事网还出现了这种核潜艇的照片。继1999年国庆“东风-31”型机动战略导弹亮相,这次核潜艇的曝光,进一步显示出中国加强战略核武器的决心和能力,同时说明核战略有了新的调整。

中国缺乏有效保障手段

有核国家都有本身的核战略,美国最先研制出原子弹马上投向日本,接着一直坚持对威胁自己的敌人可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战略。英、法的核力量不大,核战略却基本追随美国。前苏联在核武器不多时也表示过必要时先下手为强,核武库丰盈时便承诺不首先使用,其实是为了在核威慑的条件下更好地发挥本国常规部队的优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把尽快研制成原子弹当成“决定命运的事”,是由于美国在中国头上悬着核武器这柄德摩克利斯剑,自己必须有起码的还击手段。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马上确定了自身的核战略,其中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不首先使用;二是选择敌人要害目标实施报复。这一战略的根本目标,是以有限的核武器同拥有大量核武器的强敌达成“不对称恐怖平衡”,使其不敢对华使用核武器,研制原子弹确实是为了使敌人不使用原子弹。

中国奉行这种特殊核战略,想确保有效性必须具备一个基本前提,便是拥有“第二次打击”能力,落实这一战略的过程远比研制核武器更漫长,足足用了几十年。中国爆炸原子弹时还是“有弹无炮”,因无远程轰炸机和导弹而缺少投掷能力(如今朝鲜若有核武器也是如此)。1966年“东风二型”导弹发射核弹成功,才拥有打击1千多公里外目标的能力,射程达到驻日本和整个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美军基地,或是苏联的远东城市,只形成最小限度的核威慑。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发射“东风-5”导弹成功,1984年国庆阅兵时又将3枚这种射程可达万公里的洲际导弹拉到天安门广场,表明已具备了打击全球任何一点的能力。

与世界上其它四个核大国不同,中国从来没有公布过自己核弹的数目。不过西方国家根据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和防务开支,曾推断上世纪70年代中国便拥有核弹头约300枚。1999年1月,美国科学家协会(federationofamericanscientists)做出的《全球核八强实力评估表》,对中国的核力量评估如下:

核弹总保有量500枚以上;洲际导弹20枚(东风-5型,有弹头20个);中程导弹130枚(其中东风-4型30枚,东风-3型50枚,东风-21型50枚);“夏”级核潜艇1艘,装备潜射的巨浪-1战略导弹12枚(有弹头12个)。

仅从核武器规模而论,中国超过英、法可称世界第三大核力量国,其技术水平却远落后于美俄两国,最大的弱点又在于惟一能打到美国的导弹“东风-5型”体积大不能机动,要部署在固定发射井中,其位置被各国侦察卫星看得清清楚楚。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又使这种威慑战略的实施更不可靠。在目前卫星侦察分辨度已在1米之内的情况下,固定的发射井难以躲过强国精确定位和核饱和攻击。美国如果对中国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便有可能摧毁各导弹发射井,一时剥夺中国对其本土的核还击能力。

坚持确保

“第二次打击”能力


(未完,全文共4718字,当前显示13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