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谈习得性无助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龙王镇中心小学,湖北襄樊)[摘要]:习得性无助指个体因无法克服焦虑、恐惧、痛苦的压力,而丧失求生斗志,放弃一切追求,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的。学生中也常出现习得性无助现象。本文主要论述了习得性无助现象的预防。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归因教育

一、习得性无助的提出及定义

习得性无助由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martinseligman)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从一项学习的早期实验中获悉,当狗被置于难以逃避的电击区域时,起初它们试图逃避电击的反应很积极,然而24小时之后,它们的逃避反应明显地减少或消失了,表现为动机缺乏、认知或联想缺失、情绪缺失等现象。他认为是因为狗习得了无助感。1975年塞里格曼(seligman,1975)用大学生当被试,进行了噪音试验,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指个体因无法克服焦虑、恐惧、痛苦的压力,而丧失求生斗志,放弃一切追求,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

二、习得性无助对教育的启示

习得性无助是个体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不良产物,也是一种习得的行为和习惯。习得无助感的个体往往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所有的事都不受他的控制,失败的事情都是自己能力差造成,而成功的事情则被他们认为是运气好罢了,这些事情都不是他们努力就能改变的。因此,在对学生和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正面教育为主,多鼓励少惩罚,万不得已必须惩罚时,只能对事不对人,不可否认其能力,侮辱其人格,切忌惩罚到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程度。

1.巧用归因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成就动机


(未完,全文共2879字,当前显示6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