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撑起上海“金土”] 土撑房
上海,中国最大的城市,随着城市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一方面是土地资源显得越来越稀缺,一方面地产价值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在两者的矛盾与相互制约中,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依托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聚焦“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再造流程”,以整合资源、信息共享为要求,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房地资源管理的融合渗透。
地方特色提速信息化
上海市的房屋与土地资源不但是“寸土寸金”,而且对上海地方建设的贡献也是起到了“黄金”般的作用。
要将这些“黄金”般的资源管理好,并且以此为基础,为社会各阶层的相关房屋、土地需求服务好,自然离不开信息化建设。不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房地资源的工作就难以适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难以适应房地资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就不能很好地为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和保障。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冯经明在2008年4月曾指出,“从上海房地资源行业实际看,信息化已经成为加强行业管理、提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比如,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切实管好和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节约和集约用地水平,需要通过信息化实施落地化管理。又如,要加大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居住条件和居住质量,就需要通过信息化辅助决策。再如,在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形势下,房地资源工作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通过信息化促进管理现代化、精细化,加快建立健全科学量化的标准、规范的操作程序,将管理的多个环节具体化、明确化,对提升上海房地资源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据了解,自2005年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打破多年来在人员、框架和职责上的惯例,重新组建了信息中心,上海市房地资源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纵深发展,不但各项相关制度建设逐步完善,而且整体信息化建设推进力度也得到了不断加大。据介绍,上海房地资源局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局长亲任组长,所有副局长与部分处室的负责人都是这一小组的成员;专门成立信息办,局办主任兼任该办公室主任,增强了对各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协调的能级;成立信息中心,具体负责“金土工程”的建设,在体制上保障了信息化建设成为全局所有部门的重要工作。
基础数据成关键
自2006年开始,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动员全行业力量,出动1万多人,历时近1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清查”和“房屋调查”。在土地清查方面,全市累计完成外业调查面积6936平方公里,覆盖全市陆域面积;内业判读地块188万个,对每一地块的实际用途进行了现场核实,建立了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建设用地、违法用地等基础数据库。在房屋调查方面,完成了全市近1万个街坊(村)全部房屋建筑的现场核对、外业修测、公房采集、大机数据清理及成果数据入库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全市房屋建筑的基础数据库。通过“两查”,基本摸清了上海市土地和房屋的总量、结构、分布等情况,完善了以“地、楼、房”地理信息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正是这两项“悄声无息”的工作,为上海市房地资源信息化建设打牢了基础。
上海通过“两查”,在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的同时,还有序推进了包括基本农田、开发区、房地产市场、物业小区、优秀保护建筑、旧区改造等在内的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在上述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按照‘1332’的要求,确保各数据信息必须满足图属对应,符合落地化管理要求,配套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各项数据实时更新。”
(未完,全文共4909字,当前显示14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