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灾备系统建设状况分析:国网灾备中心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给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尽管地震除造成当地金融机构办公场所和设备损坏外,交易数据被毁、客户资料遗失等也给财产确认、申报理赔乃至日常资金使用都带来了不小麻烦。但由于之前普遍建立了以集中交易为基础的灾难备份系统,各类金融机构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较轻。灾区自身信息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灾区的信息系统基本瘫痪,企业、政府及个人数据损毁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我国绝大多数信息系统尚未对灾备系统给予足够重视的缺憾。

我国现阶段信息化建设必须认真吸取教训,必须从灾后重建的全局出发,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总结经验教训,抓住建设重点,分清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我国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应急灾备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必须使各级信息系统的建设充分考虑各类自然灾害的风险,必须对各级信息系统中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应急系统和灾备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统一领导、统一规划,探索建设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努力推进灾备系统向实用、高效方向发展,切实为今后我国各条战线和各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信息化建设急需灾备系统支撑

必须看到,四川特大地震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优越性和脆弱性都十分明显。一方面,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信息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通讯网络为抗震救灾提供有效信息传输保障,灾后信息公开工作受到国内外普遍好评,清晰准确的地理信息为重大救灾决策提供重要支持,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电子商务平台为捐款、捐物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等等。这些情况都说明,抗震救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另一方面,信息化在灾难面前的脆弱性也十分明显,灾区通讯基础设施受损非常严重,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通讯能力几乎丧失殆尽,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四川六州市的40余个区县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基本瘫痪,政府和企业信息资源损失惨重,对政府行政、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这次地震灾害进一步暴露了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首先,灾备对企业来讲,并非可有可无的事情。


(未完,全文共2970字,当前显示9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