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利益分析法在高校教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利益分析法

利益是高校教工实施教育行为的动力。针对教工利益需求的特点和在实际工作中的缺损,建立以利益为导向的教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强化体现以为人本的工作理念,是当前确保教工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研究高校教工的利益机制,把握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特点,是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工激励机制、有效开展高校教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一利益分析是基本的研究方法

利益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学者们对于利益也有各种各样的阐释。利益分析法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角,研究众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

(一)利益的含义和特点

关于利益的含义,笔者赞同北京大学陈庆云教授的解释,“利益是供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生活资源”。按照这一定义,利益呈现如下几个特点:首先,利益主体的需求与满足需求的客体之间是统一的。正因为人们有生存、发展、享受等各种需求,才产生占有资源和条件的动机;其次,利益具有普遍性和合理性。只要是人,不论他(她)是伟人还是凡人,都要生存和发展,都有利益要求;最后,利益具有交换性。物质利益不仅可用于交换,而且在交换中有“量”的体现。

(二)对利益主体需求的分析是一种行为动机分析

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然而,行为动机是复杂的,人们并不总是以自利性作为所有实践的出发点。在资源和条件互相依赖的环境之中,利益主体必须把自身利益的需求,与实现他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在利他和利己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二利益是高校教工实施教育行为的动力

高校教工从事服务人类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具备职业的一般特点,在工作中需恪守职业操守,同时必然要考虑投入与收益的最大化问题,但这种需求呈现出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

(一)道德需求与利益需求均衡

一方面,教工思想道德离不开其利益。尤其是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教工的教学任务明显加重,长期的职称、科研的压力使得高校教工开始重新审视和更加重视自己的利益回报。另一方面,与一般的职业劳动不同的是,教师职业更加强调非功利的道德色彩。在教师们看来,道德和个人利益不是一对非得对立起来的概念,绝大多数高校教工更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

(二)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依存度高

现行高校教工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教工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物质需求的满足会带来精神需求的满足,而精神需求的满足也会带来物质需求的满足。如教工职称越高,表明其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越高,这本身是一种精神需求,伴随而来的就是相应的物质利益,同样地,高校教学技能,育人成果,机关、后勤服务质量等的评选,一般也会有物质奖励,而更重要的是对于获奖教工工作的肯定和可带来事业成就感的精神鼓励。

(三)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起点高


(未完,全文共3782字,当前显示11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