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如何在创新中增强《柴达木日报》的可读性 柴达木日报

《柴达木日报》作为海西州委机关报,在时代大变革中,紧紧抓住人们对新闻媒体需求多样化这一实际,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扩大报纸影响力,努力唱响时代主旋律,充分发挥党委的喉舌功能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了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效益齐头并进。经过10年的努力实践和探索,《柴达木日报》由创办时期的周一小报发展为今天的周六大报,并逐步显现出了自己的办报思路、模式和特色。但是,与全州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相比,《柴达木日报》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方面也出现了发展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增强《柴达木日报》的可读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已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柴达木日报》的影响力现状

(一)竞争实力不强。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电子媒体日益成为新闻传播业的主流,特别是电视已经将报道的深度和生动的画面两大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其在竞争中的新优势。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各大报刊也纷纷寻找同市场的结合点,迅速改变固有的办报模式,晨报、晚报、都市报等各种报刊模式相继崛起,各种生活、服务类报刊纷纷显现。《柴达木日报》作为西北欠发达省份的地方党报,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几乎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在争抢市场、争抢读者中始终处于劣势。

(二)技术力量薄弱。海西州是以蒙古族、藏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柴达木报(蒙文版)》虽然已于1987年10月成立,但多年来每周只发行一期,由于篇幅太小,主要内容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州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主。2002年年初,州委决定创办《柴达木报(汉文版)》,每周一期,采编人员只有3人。2010年8月,《柴达木报(汉文版)》更名为《柴达木日报》,经过几个月的探索,2011年1月1日起,《柴达木日报》正式改为周六大报,但是工作人员只增加了7人,而且大多是通过公益性岗位形式招录,学历层次低,专业不对口,而且素质也参差不齐,存在着办报时间短、经验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人员匮乏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报纸质量的提高。


(未完,全文共2855字,当前显示8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