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昆山,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新兴工商城市,跨入新世纪,其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成为我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昆山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建设现代教育名城,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开拓创新、务实奋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市、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江苏省普及高中教育先进市、江苏省教育技术应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7年,昆山市以优异的成绩首批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市评估验收。昆山教育,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昆山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教育信息化这个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还相对陌生,但昆山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却拉开了建设的大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昆山的教育信息化,先后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95-2000)
早在1995年,昆山市的学校就纷纷建立起计算机房,至1997年,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建立了至少一个机房,所有的普通班级全部实现了三机一幕。随着互联网的出现,1998年,由市电教馆牵头,统一为每一所学校配置了1台办公用电脑、1只调制解调器和1台佳能喷墨打印机,通过电话拨号上网的方式实现了区域内学校办公管理的初步信息化。至2000年,震川中学、职业一中、玉峰实验学校、国际学校等少部分学校已建立起了校园网,另50%的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在起步阶段,昆山市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以建设网络机房为主,与之相对应,为了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育及计算机辅助教学,部分教师开始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另外,以单机版为主的各类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开始步入校园,以电子邮件为形式的教育公文收发亦成为校长办公的有效手段。
2.发展阶段(2001-2005)
为了更进一步发展教育信息化,2001年,昆山市教育局前瞻性地成立了教育信息中心,并出台了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至2002年底,市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完成校园网建设,并以10/100m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班班通网络,校校有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为推进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方位的交互平台,呈现出基础扎实、城乡联动、稳步发展、注重实效的良好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为改善薄弱学校、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2004年,政府将完小校的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实事工程,从而使所有完小校也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网络机房和多媒体教室。2005年,全市约有4730名教师通过江苏省第二轮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培训和考核,全市50周岁以下男教师和45周岁以下女教师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能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同年,昆山市高标准通过江苏省教育厅“校校通”工程验收。在发展阶段,昆山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以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为主,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师生的上网电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基础建设相配套,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和应用工作普遍展开,100%的学校建立了校园门户网站,100%的学校中青年教师参与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实践,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3.深化阶段(2006-2010)
(未完,全文共6082字,当前显示13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