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新模式探讨]旧的羽绒服如何再利用
随着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发展的脚步,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和产业也在迅速蓬勃地发展着。其中,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各个环境艺术设计门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在经历了环境艺术设计三个十年的大发展之后,其基本格局从最初一味强调新兴设计、大拆大建的建设发展思路,逐渐转化为更为理性的城市建设思路,即更加注重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导的城市建设指导方针。近十年(1999-2009年),是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与国家着重发展高科技和节能减排建设的阶段,同时也是政府与社会各界更注重室外景观艺术和城市设计规划发展的阶段。我们逐渐开始摆脱原先简单、盲目地就地重建等理念,进而转变为把更多的目光和注意力留给原有旧建筑和地段,在经过理性分析和多方论证之后,结合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建设思路,然后再对这些旧建筑和地段进行部分有效的重新设计和改动,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使其成为有效的、更理想的居住地和城市环境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环境艺术新命题。
一、学习理念,旧建筑改造的新范本
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这个话题在全世界范围早已不是一个新主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在20世纪中期便经历过从盲目推倒重建到理性注重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改革过程。按照城市更新及相关理论发展的变化过程来进行分析,战后西方城市,特别是内城和旧城更新的理论发生很大的变化,基本上是沿着清除贫民窟――重建邻里单位――社区更新的思路发展,指导旧城更新的基本理念也从主张目标单一、内容狭窄的大规模改造逐渐转变为主张目标广泛、内容丰富、更有人文关怀的城市更新理论。从时间的具体节点来看,英、美等国在经历了20世纪中期大规模的改造运动,以及30-50年代清除贫民窟运动之后,对其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与规划。然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随之涌现。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尚未成熟的城市规划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对城市发展模式的世界范围内的反思,其中也包括对上述城市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后所进行的反思。在此之后,西方国家城市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了长足的发展,那就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核心,在城市的重建与复兴中,一方面力求体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即城市复兴的目标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另一方面是继续趋向于谋求更多的政府、社区、个人和开发商、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经济学者的多边合作。
我国是进行了近20年(1978-1999年)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建设与改革之后,才逐渐开始意识到要更加侧重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城市复兴建设思路。跨入了21世纪之后,站在新的时代和全新的起点上,我国逐步开始注重旧建筑和旧地段改造和再利用。其中,我们主张以合理的更新、改建过程替代大拆大建的方式,这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性选择。首先,跃入我们眼帘的即是以loft为设计理念的一些旧街区和厂房改造项目,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为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成功范本。如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新天地、上海建国中路8号桥、上海苏州河仓库、杭州的杭印路49号等。但是,由于这些旧街区和厂房改建项目的形成背景与设计模式以及市场定位等因素有着较大的差异,从而对于城市旧建筑改造和再利用性这一主题的论证和最终产生的学术和实际效益的结果上都造成了不同的差异性。
1.上海新天地
(未完,全文共5039字,当前显示142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