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成就归因和初中学习|

摘要通过对初中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归因的调查了解,分析了其特点、成因及其对学习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进行归因训练做了一些尝试、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成就归因归因偏差学习过程引导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38-04

心理学家海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他认为“归因”对一个人对待某个问题的行为和情感反应有重要作用。所谓“归因”就是指人们在体验到成功或失败的同时,往往都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就是对成就行为进行归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会对自己学习的成败进行归因,分析成败的原因,这种成就归因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作用,将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行为以及对自己学业的期望,同时还将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情感反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分析学生成就归因的特点,并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归因,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一、成就归因的模式

海德认为人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为内因和外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总是将学习结果归结为两种因素:一是来自自身的因素,即内源归因。例如:有的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己努力学习,学习能力强等等,而有的学生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自己学习基础差或是解题时粗枝大叶;另一种是来自自身以外的因素,即外源归因。例如将成功归因于内容材料简单容易或是有同学、老师的帮助,而把考试失败归因于题目太难或是老师教得不好,甚至是认为自己的运气不佳等等。

基于海德的观点,心理学家罗特和韦纳提出成就归因还应两个方面的因素:可控性和稳定性。

1.可控性。在学习过程中,指的就是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原因是否能受到自己控制的认识。例如:努力程度是可控因素,而能力、运气则是不可控因素;

2.稳定性。学生在解释或认识学习成败的诸因素中,有些是相对保持不变的稳定因素,如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难易和多少,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有些则是容易发生变化的不稳定因素,如自身的学习心境好坏,运气或是阶段时间内所受到的帮助等。

综合这三个方面,从理论上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学习结果进行的成就归因,可分为八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二、初中生在学习中成就归因的特点

为了能够比较客观地了解学生学习中成就归因的具体情况,笔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

坚持在初中年段本人授课班级进行阶段学习自主分析,在非本人授课班级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归因内容,同时注意观察在测试结束以及得知测试成绩第一时间内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议论。最后发现,初中生对测试结果的归因重要有5个方面的内容:能力强弱、努力程度、教学质量、材料难易及心境和运气。抽样分析学生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

a.在自认为失败的学生中,调查结果见表(1)

注。有的学生归因中包含两个以上的内容,以下各表皆同。

b.在自认为成功的学生中,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1)、(2)可以看出,初中生失败归因多为内部因素,而成功归因多为外部因素。

此外,笔者设计了两份难易不同的测试,要求数学发展较突出的学生(共20名),完成较难的那份,另一份相对简单的则要求数学发展较缓慢的学生(共20名)完成。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评判,让他们自主归因。情况如下:

c.数学发展较好的学生归因结果见表(3)

d.数学发展较缓慢的学生归因结果见表(4)

从表(3)可看出,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在成功归因是显得有些过于谦虚,而失败归因时则主要指向于自身的努力程度。他们可能成功时会骄傲,失败后能很快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但同时他们也很难真正尝到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学习将成为“苦读”而无法真正“乐读”。


(未完,全文共4861字,当前显示14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