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李真,三代人的群文情|三代人的挽面情

2012年,是李真从事群艺工作的第65个年头。用她的话说,“活着一天,就要干一天”在梧州,很多人都知道“真姐”,这个真姐一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群众文化。老一辈的人说起她,总是浮想翩翩,“梳着一条漂亮的马尾辫,走起路来仰脸向前,目不斜视,长裙飘飘,风姿飘逸。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她是和我们群众走得最近的人”。

今天,“真姐”已经变成了“真奶奶”,因为她已经77岁了,但是现在的她依旧乐此不疲地做着群文工作,指挥着老年大学艺术团的演出,教导着关爱下一代艺术团的表演……

“您为什么如此热爱群文工作。”

“我也说不清,反正像孩儿离不开娘,鱼儿离不开水的感觉。对于群文的热情就像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河水,总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老太太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坚定的表情,那种对职业的热爱之情足以融化每一个青年人。

全家都是为群众服务的

在梧州,李真的家庭颇为特殊,如果说他们是和群众文化最有缘分的,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就是这么一个家庭,一家三代人,先后出了三个文化馆馆长。

李真的父亲李镇,这位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曾两度当选为梧州市副市长、在教育界久享盛誉的老领导,是梧州市文化馆第一任馆长;1980年代,异常热爱群众文化的李真也担任了梧州市文化馆馆长;而李真的儿子陶灿是现任梧州市万秀区文化馆馆长。他们,为梧州市群众文化事业接力奉献。

李真的童年是很幸福的,妈妈教她唱的第一首歌就是《苏三起解》。走上群文这条路,和父亲不无关系。解放初期,李镇还在广西工作团梧州军管会文教接管组工作,忙于革命工作,对于家庭,分身乏术,就让李真和妹妹投奔梧州市地委文工团,做了小演员,那一年,李真只有13岁。

就这样,李真摇身一变,成为腰挎短枪,跳着“采茶舞”和大人们一起下乡宣传动员群众参加剿匪反霸、退租减息的“红小鬼”。


(未完,全文共2413字,当前显示76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