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财政的职能 先行先试,职能探路
30多年前,广东这片土地肩负了中国改革开放探路、摸索、积累经验的使命。30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广东不负众望、闯出一条新路,成就了珠三角的奇迹崛起。其引进并酿造的一系列新的观念、做法,不断地被扩散到全国,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因此而焕然一新。
今天,我们回看过去30多年广东的改革开放历程,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并非单一的注重发展经济,而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在政府管理体制、社会发展上,也主动或被动地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使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尽量合拍、配套,减少它们的“结构性冲突”。
或许正是这一认知,在区域失衡、环境透支、土地告急、人口超负、资源短缺……等问题困顿广东的2012年,广东再一次向自己“开刀”。
“改革开放是广东的魂,广东靠改革开放起步,也靠改革开放起飞。广东要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首先必须走在思想解放的前列,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五年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赴粤上任,在跟广东省官员开的第一次大会上,他就强调了改革对广东的重要。
2012年“两会”期间,再一次重申,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利益格局对改革的影响,党委和政府首先就要从自己头上“开刀”。事实上,更早之前他就已经提出,“行政管理要进一步重心下移,该放就放,要彻底地放、大胆地试。”
而广东的尝试,其实早已开始。
要把能放的都放下去
2008年12月18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由国务院正式发布,随后,广东的探索全面启动。这是一场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倾力投入的改革。
过去,“政府管得过多,不仅没讨好,反而挨骂”,以及“管得过多只会管死”,已经成为改革群体和民间社会的共识。
“放权”,似乎成为了此次深化改革的一大重点。
但是,放权,不仅会触动既得利益,也要牺牲眼前利益,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2010年,广东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率先开始从水运行政管理体制入手,启动解放水运生产力的改革。当时的交通运输厅厅长何忠友提出,“要把能放的都放下去”。
随后,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出台《关于改进和加强水路运输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兼港航局局长)刘晓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次水运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彻底改革、大胆探索,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水运生产力。”
根据刘晓华的说法,这次水运管理体制改革将重新定位政府、企业在水运市场发展中的关系,转变行业管理重心、扩大地方事权,实现管理重心、监督重心的下移。过去省厅直接管的企业下放给地方管,过去省厅的许可权委托下面行使。
(未完,全文共3231字,当前显示107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